胃肠镜检查护理中应用PDCA模式的研究

2019-07-04 11:14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镜检查胃肠发生率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该检查可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胃食管等疾病,具有诊断结果准确、操作时间短等优势。但有研究报道随着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胃肠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致使胃肠镜技术应用较为普遍,然而就导致检查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率大幅度增加。由于护理风险预防较为困难,加之情况较为严重者则会直接发生生命危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胃肠镜检查护理工作、降低检查中护理风险发生率至关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内在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8~50岁,平均(34.26±10.3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19~50岁,平均(34.15±10.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1)依从性较好患者;(2)无精神障碍患者;排除:(1)意识不清患者;(2)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3)检查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营造良好的检查环境,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变化,若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2]。

观察组:PDCA(Plan-Do-Check-Act)模式;(1)计划:抽调本科室优秀人员成立PDCA质控小组,人员确定后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自身专业素质,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进行一下措施。参照《护士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质量控制方案,并展开组内讨论,就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并分析现阶段本科室胃肠镜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3]。(2)执行:严格按照《内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确保其可以高质量完成实际护理工作。严格控制检查室环境卫生,确保操作室内清洁无菌,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检查中必须使用一次无菌医用品,严格区分医疗垃圾。(3)检查;科室主要负责人及领导定时检查相关工作质量和效果,明确问题源头,确保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时改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4)处理:为每位护理人员配置工作记录本,详细记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累计的问题定期开展讨论会,提高胃肠镜检查工作整体质量[4-7]。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护理风险控制效果。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生率越低,风险控制情况越好。

1.3.2 对比观察组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通过理论知识、急救药品、岗位管理、消毒隔离、仪器设备、操作能力、护理安全等7方面来对比,每项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PDCA模式实施情况越高[8]。

1.3.3 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采取本院科室自制量表进行评定,评定方法为:采取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其中分值0~100分,评价等级为非常满意(评分≥90分)、基本满意(评分在70~90分区间),不满意(评分≤70分)3个档次,其中(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风险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仅为3.3%;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模式下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对比 [例(%)]

2.2 对比分析观察组PDCA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具体情况

观察组PDCA模式实施后护理工作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护理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为9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肠镜检查为现阶段消化内科最常见措施,其检查结果也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标准,且该技术操作简单、检查时间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并确定患者具体病变部位以及病变程度,从而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目前胃肠镜检查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究其原因,其护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所致,例如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致使实际操作技能不娴熟(外因)、仪器设备质量不合格(内因)等,上述内外因素均会导致胃肠镜检查中出现护理风险。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不仅不利于胃肠镜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会增加患者对检查工作的质疑和医疗事故,因此在实际胃肠镜检查工作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上述护理风险[9-10]。

表2 观察组PDCA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对比(分,±s)

表2 观察组PDCA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对比(分,±s)

images/BZ_168_177_3042_2267_3104.png实施前 52.36±10.26 45.26±10.33 46.23±10.33 50.36±5.26 62.36±10.23 75.26±5.23 76.26±10.33实施后 75.36±10.22 72.36±10.45 68.26±10.56 70.26±10.33 76.26±10.33 85.26±5.22 92.36±3.22 t值 8.699 0 10.101 6 9.740 0 9.402 6 5.236 7 7.412 4 8.149 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PDCA模式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涵盖了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和处理(A)等四项内容,依次按顺序进行,从而确保顺序完成护理工作的相关管理。据目前胃肠镜检查实际反馈情况来看,检查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日益增多,因此就需要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开展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分析问题后不断完善该项措施,深入查找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然后查阅资料以及展开团队讨论从而确保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上述步骤反复进行,从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质量,降低胃肠镜检查过程风险事件发生率[11]。

本文研究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实施PDCA模式后对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特选取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展开研究,经分析后发现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3.3%,而对照组高达20.0%;由此可见实施PDCA模式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因此便可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降低护理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等现象的发生率。经对比后发现实施PDCA模式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上升,其理论知识、岗位管理、仪器设备、操作能力、护理安全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由此可证明实施开展PDCA模式能够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并且可以明显提高相关人员责任心[12]。

综上所述,在临床胃肠镜检查中开展PDCA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还能整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各项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镜检查胃肠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胃肠镜检查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胃肠病糊上就好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