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护理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7-12 07:08梁丹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步频患侧活动度

梁丹花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卒中是一类发病率高、病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病例数仅次于癌症。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脑卒中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不断发展,其病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病残率仍无法降低,超过80%的存活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恢复步行能力也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最迫切的愿望。为探究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该文将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开展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6例,年龄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56.8±7.3)岁,患侧:左侧12例,右侧41例;原发病:脑出血17例,脑梗死3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24 例,年龄在 43~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2±6.9)岁,患侧:左侧:14例,右侧39例;原发病:脑出血15例,脑梗死3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原发病类型及患侧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1)经MRI及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2)原发病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学体征稳定,至少保持48 h以上;(3)脑卒中为初次发作,病程不超过4周;(4)下肢BrunnStrom评分≤3,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 分,肌力等级0~Ⅱ级,踝关节存在功能障碍者[2]。

1.1.2 排除标准 (1)有下肢伤残疾病史,对下肢功能造成影响者;(2)脑卒中病程≥4周;(3)无法长期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者;(4)存在精神、交流或认知严重障碍,无法配合治疗;(5)四肢瘫痪;(6)合并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作业治疗、运动再学习疗法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方案的基础上,额外开展踝关节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良肢位摆放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为患者准备大中小三种型号的软枕,大号软枕规格为30 cm×60 cm×20 cm,中号软枕规格为30 cm×30 cm×20 cm,小号软枕规格为30 cm×15 cm×20 cm。于患侧大腿的外侧放置一个大号软枕,并于髋关节和膝关节处各加垫一个小号枕,以防止髋关节外旋的发生,并使膝关节保持屈曲约20°~30°;患侧足底加垫一中号枕,保持中立位,以防止足下垂。为患者建立翻身卡,每隔2 h协助患者改变卧位1次,注意每次患侧卧位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 h[3]。当患者取患侧卧位时,应调整髋关节变为伸展位,保持膝关节轻度屈曲,同时踝关节取轻度背屈位;放置一中号软枕,使患者健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于枕上,并在背部加垫一大号软枕;当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应使患侧大腿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90°,放在一个大号软枕上,并使用一中号软枕垫在患侧足底,使踝关节略微背屈,以防止足内外翻或下垂[4]。

(2)伸髋、屈膝和背屈踝运动 患者取仰卧位,伸直患侧髋关节并屈膝将小腿沿床边自然垂下,护理人员双手托住患者足部使其保持背屈,并协助患者在髋关节伸直的状态下,反复进行背屈踝和屈膝的训练。

(3)踝关节背屈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一只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保持不动,另一只手控制患者踝关节反复进行背屈和外翻动作。

(4)桥式运动 提倡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后即开展康复训练。初期训练以床上双桥运动为主,当患者患侧肌力恢复至Ⅲ级,且熟练掌握双桥运动的方法后,再进行单桥运动的训练。双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屈曲两腿,使双足平放于床上,护理人员站在患侧床沿,一只手轻握患肢膝盖,帮助患者向下向前压伸膝关节,另一只手放在患侧臀部下,指导患者尝试抬起臀部,并在抬起臀部后保持两侧骨盆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防止向健侧后旋。单桥运动:患者体位和准备姿势与双桥运动相同,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抬起健肢,训练只使用患肢完成上述运动;当患者熟练后还可以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增加患侧负重[5]。

上述训练方案每日进行两次,60 min/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标准

(1)患肢运动能力恢复评价:①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越好。②测量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③测量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患侧跨步长。④使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越好。

(2)评价时间:①④项分别在护理前、护理2个月时及护理结束后一周内进行评价。②③项仅在护理结束后一周内进行测量。

1.4 统计方法

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MBI评分

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时MB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一周内,观察组患者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 MBI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 MBI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2个月时 护理后一周内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28.76±10.15 28.24±12.19 39.20±11.02 42.18±11.39 54.15±12.68 75.52±16.30 0.239>0.05 1.369>0.05 7.534<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患侧跨步长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患侧跨步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患侧跨步长(±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患侧跨步长(±s)

组别 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 患侧步频 患侧跨步长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12.73±5.64 31.29±5.48 0.31±0.14 0.59±0.22 51.43±5.18 82.33±6.29 69.18±18.84 76.61±19.95 17.182<0.05 7.817<0.05 27.607<0.05 1.971>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2个月时 护理后一周内对照组(n=53)观察组(n=53)t值P值244.39±68.27 251.83±76.62 293.36±88.19 301.54±92.31 367.74±95.56 386.19±97.73 0.528>0.05 0.466>0.05 0.983>0.05

3 讨论

该次研究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尝试开展踝关节护理,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时MBI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一周内,观察组患者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患侧跨步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踝关节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步频患侧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