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卫风·氓》课例研究

2019-07-12 03:28李云
职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职学生教学模式

李云

摘 要:在进行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时,要改变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创新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卫风·氓》为例,将“剧场”搬进诗歌教学的课堂,打破文体的限制,做到将“诗”与“剧”相结合,从而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收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

传统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审美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一直处于这样的窘境,教学开展不易,学生在诗歌中的表现更不活跃。

在中职诗歌教学课堂上,打破文体限制,让诗歌与戏剧跨界结合,让抒情与叙事自由切换,不仅能让学生与人物直接对话,活泼了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体验与生成兼顾而行,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就以《卫风·氓》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建构“剧场”来赏析诗歌,探讨诗歌教学路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目标导向,让核心素养在自然中落地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一首经典的叙事诗,叙述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笔者任教的班级是高二旅游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古诗文理解力和写作基础,喜欢表现,但对古典诗词兴趣不足。

根據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第一,理顺诗歌故事发展,理解各个阶段情感表现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二,学习和运用本诗的对比手法;第三,分析人物性格表现;第四,分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并探讨分析其悲剧的现代借鉴意义。教学重点为叙事与抒情的融合、分析对比手法及其对人物性格表现的作用。教学难点为人物性格分析及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笔者采用诵读法、创设情境法、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指导学生诵读,理解叙事中的抒情,落实学生“诗词吟咏、情感体悟”等素养;通过改写、演绎文本,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分析人物性格,落实“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对美的发现与鉴赏,艺术的创造”等素养;通过展示和讨论活动,探讨诗歌主旨,活跃思维,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等素养。

二、以剧解诗,让创造与思辨在课堂上开花

诗歌语言凝练,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须在带领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丰富诗歌的形象,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能进入作者的意境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课前发放学习资料,布置学案作业,如下。

根据对诗歌基本疏通与理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从诗歌三个部分(恋爱、婚变、决裂)及典型诗句,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戏剧改写并演绎。

课堂组织时,在简单疏通诗句、梳理情节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学案作业,按演绎改写作品、主创说创意、小组点评三步骤展开。

1.初解:合作演绎,从语言理解到艺术创造

把“剧场”搬进课堂最大特点是基于学生的理解、想象、体验和表演,把学生变身为“剧中人”,让学生与人物对话,而且“诗”与“剧”在表演中产生化学反应,最终重新掷回诗歌本身,增强诗歌张力,让课堂充满生动的生成,焕发出新的力量。

课堂上,第三小组演绎了婚变部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丰富了情节,也让人物更加形象、立体。下面是该组改写作品的部分内容。

女子(院中晒衣,自语):今日阳光如此之好,但不知心中为何烦乱得很。

氓(手提着酒壶打着趔趄推开门):饭……饭呢?

女子:还……还没做。

氓:没做?你天天坐于家中,而我自日出到日落皆奔波在外,回于家中,只是想吃一顿能填饱肚子的热饭。你这个做妻子的为何不能体恤自己的丈夫呢?还是,在你心里根本没我这个丈夫的存在呢?

女子:不……不是这样子的,我没有……

氓(冷笑):呵!人人都说你贤良淑德,说我的造化好,可他们却不知你在家中的这般面目,蛇蝎心肠!

女子(流下委屈的泪水):蛇蝎心肠?

(女子坐在门槛上呜咽地哭起来,看着紫红的、起满茧子的手,回头看着这空余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屋子,不禁悔恨。)

(旁白: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样的改写作品,既能贴着文本行走,又能跳出文本创作,“氓”对女子的打骂有“至于暴矣”这个原型,而酗酒就是在对“氓”性格分析基础上的再创作。演绎时,扮演“氓”的学生无论语言、神态还是动作都生动地再现了“氓”无赖、暴虐的负心汉形象。

2.二解:创作分析,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

诗歌不仅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也存在着许多逻辑思维。因此,鉴赏诗歌时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课堂上,借由主创“说创作”环节,学生把对诗歌中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内涵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融入其中,教师也借此平台引导学生思考,将相关知识点一一传达、落实。

第一小组学生在针对他们演绎的恋爱部分分析道:“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是我们这一组表达的主题,在创作时我们特别关注女子恋爱时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外化就是神态、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为了符合‘先秦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还在改写时特别添加了对女子的肖像描写。‘氓为什么这么痴痴以求?女子容貌必定不差。诗中告诉我们女子家中有丝,说明家庭条件也比较殷实。”“在语言上我们也下了一些功夫,没有用白话文,而使用了半文言语句,如‘你来找我作甚‘误了良辰可如何是好等。”教师借以引导学生复习人物描写手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3.三解:个性点评,从审美鉴赏到思维发展

“诗无达诂”,对于诗歌的解读 ,向来见仁见智。诗歌教学的课堂上,要允许、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将诗歌阅读从审美的鉴赏发展到思辨的碰撞,是质的飞跃,也是最美好的课堂呈现。如第五组在演绎决裂部分后,有了以下精彩的对话。

生1:我们选择了用“哈姆莱特式”的内心独白来剖析“氓”的内心,是想用诙谐,反讽的手法来突出这个悲剧的必然性。我们认为如果不是这个女子,而是换一个,结局还是一样。

生2:你说的是不错,可是你演绎得不好,在说到“有一个女孩吸引了我”和“于是我决定拿着布匹假装去她家换丝,她每次都很羞涩地与我交谈,送我到顿丘”这两个部分时怎么能用那么高傲、不屑的语气呢!

生1:因为我是一个有王子病的人啊,我就是这么高傲,能看上她那是她的福气。我为什么不可以高傲?

生2:那毕竟在谈恋爱呀,两个人恋爱时难道不应该是甜蜜的吗?

生1:那是你们小女生才会这么认为!

生2:那我們从女性的角度就不这么感受,我来给你念一念。

视角的不同造成理解的差异,这样的课堂争辩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课堂,尤其是诗歌教学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非说,代表着学生对从诗歌的基本理解,到进一步分析,到深入思考。这样的思辨不是偶然、不可预设的,教师在课堂上多加引导,学生思考不到的,多提示;学生能想到的,多深入。只有脑筋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课堂才能达到有效。

三、“诗”“剧”融合,让诗歌教学在剧场里收获硕果

1.就学生而言,把诗歌装入“剧场”,在表演中提升了核心素养

“剧场”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诗歌的兴趣和热情,也打开了他们的身体语言。课堂上,他们会听、敢说、善读、能写,语文学习的四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思辨的锻炼等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落实。

2.就教师而言,借用“剧场”的平台,“盘活”了诗歌课堂

有效课堂肯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紧密相融。从诗到剧,不仅拓展了诗歌的空间,也让诗歌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诗歌的课堂没有了“一言堂”的尴尬,多了“百家争鸣”的活力。

3.就诗歌教学而言,“剧场”是手段,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本堂课是基于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对传统诗歌教学的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它的开放除了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还包括对教学方式的尝试与创新,比如将传统的诵读、解读、分析自然地融入“剧场”中,最终实现了对诗歌的解读。

四、名师评点,析得失明方向在实践中前进

课后笔者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戴老师说:“这堂课采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把诗歌和戏剧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了别样的火花。在课堂上学生动了起来,思维的碰撞也出现了一些亮点。”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堂课教学内容涉及较广,导致主线不清晰,可以进行进一步梳理”。

根据戴老师的指导,笔者在服装班又一次进行了教学,做了如下尝试:第一,梳理线索,从人物形象一个角度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探讨、鉴赏。第二,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上演绎后,根据探讨的内容进行修改,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第三,多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原文,通过诵读更准确地把握情感。经过这样的修改和尝试,课堂流程更顺畅了,学生的写作针对性更强,进步更明显。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中职学生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