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 培养途径研究

2019-07-15 09:36
关键词:师范英语专业师范生

张 艳

(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在实现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宏伟征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培养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和决定性因素。

普通高等院校的师范专业承担着培养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艰巨任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迅猛发展,师范专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师范生在择业和就业中出现了困境。2015年以来,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生已被纳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这一现状对师范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师范专业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对师范专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讲话,强调“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优化教育结构”。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教育部从师资队伍培养的源头入手,曾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旨在提高师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范了教师的教育课程和教学,提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提出明确要求[1]。

2014年,《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针对中学、小学、学前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标准提出认证要求。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认证试点工作在江苏、广西和河南展开,认证实践完善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认证模式。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主旨是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全国范围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指导师范专业规范化发展的系列政策,为培养师范生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普通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英语师范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英语师范专业是师范类起步较早的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先进教育理念,能够熟谙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英语师范专业已走过了近70年的历程,为英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日新月异,英语师范专业肩负着开辟蹊径、开拓创新的重任,以解决师范生的就业率和教学能力出现下滑的问题。英语师范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困境:

(一)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吻合度不高

2000年,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成为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指南。十多年来,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纲明确规定了英语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3]16。

但是,大纲只是从总体上对英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宽泛规定,没有具体到师范专业的情况。英语师范专业仅依据英语专业大纲设置课程,使师范专业失去了特色,师范生在“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教学理念、教学技巧”[4]50等方面与非师范专业学生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

英语专业大纲的课程设置突出了英语专业技能课,在2200 总学时中占67%,弱化了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这两项仅占33%。

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3]

由于没有针对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大纲,师范专业只能根据英语专业大纲开设相同的专业技能课,主要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中仅有一门选修课英语教学法,相关专业知识课中也只有一门英语教育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与开设课程之间的吻合度不高。

英语师范专业冠以“师范”之名,却无“师范”之实。由于缺少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置,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不充分,表现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理论薄弱、英语板书书写不规范。在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中,除较小比例的学生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外,大多数师范生将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因此,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针对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英语师范专业应制定本专业教学大纲,设置与大纲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课程,真正体现师范专业的特色,使师范生能兼具专业技能和职业特长。

(二)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

英语师范专业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实践,强调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上的主导性,突出个体的实践性。

英语师范专业的课堂仍存在侧重强调英语语言的工具性现象,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型、传统型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综合教育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语言知识从理解到讲解需要实践的练习,从讲解再到讲解透彻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点时,重心应由输入转变为输出。然而目前,在专业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仍停留在讲授和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实践练习,专业意识不强。教师的讲授重点大多停留在知识点和教育理论上,缺乏指导师范生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阶段持续时间短暂,学生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对教学技巧、课堂管理和职业精神的领悟仍需深入。

第一课堂是英语师范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根基,第二、第三课堂则是师范生发展自我、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地方。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现状是重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第一课堂的实践训练和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缺乏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

(三)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起,高等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招收的师范生人数激增,同年度招收的英语师范专业班级增加2 倍(30 人为标准)。师范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英语语言的集中学习需要较小的规模,密集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特殊性要求高校的生师比应严格达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开始,教师需要从语音、语调、听力、板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指导。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大班教学导致学生课堂基本功训练时间不足,无法接受教师的个别指导。

为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因过度扩招造成本科高校教育质量下滑,教育部于2012年提出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要求。

在师范生扩招规模相对控制后,师资队伍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又凸显出来,教师中绝大部分比例为英语专业技能课和英语专业知识课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与实践性教师数量不足,对中小学英语学情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教学目标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教学经验有待提高。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途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部于2017年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进行认证。对于高等院校师范专业来说,专业认证是一个自我核查、自我完善的契机,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师范生,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认证理念的核心,即“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2]。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可采取以下途径达到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制定英语师范专业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指向标。在调研专业教学现状的前提下,英语师范专业应出台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明确规范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测试与评估,各师范专业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师范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集中于中小学,因此,大纲和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需依据“中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现“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需要听取各方面的修改意见,例如,中小学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他们对能够胜任岗位的师范生标准最有发言权。

(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升专业人才质量

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英语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比例分配应恰当,授课时间安排要合理。

首先,加大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力度。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说明,标准的语音语调可以使恰当的教学方法大放异彩,反之,语音语调中出现的问题会使完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大打折扣。我们在强调专业实践课程的同时,也一定要打好基本功。语音课、口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可以加以改革,在音标过关之后,可以采用让学生讲解语法知识点、辩论、访谈、配音、原版音频、视频模仿练习等实践活动,加大学生的语音实践训练量。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要增加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课,即包括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硬笔书法和粉笔字。

其次,重视专业知识课程的促进作用。在语言基本技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专业知识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实践方面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中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课程等。部分专业知识课的授课时间可以提前,让学生根据发展需要自由选择课程。腹有诗书气自华,师范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语言学到一定程度时,没有比较扎实的内容就显得苍白无力,语言之灵魂在内容[5]194。师范专业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只掌握与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相反,他们的知识面要更广,要涉猎更广阔的领域。人教版初中英语、语文教材已涉及到外国文学作品的内容,例如《小妇人》《简·爱》《双城记》《格列佛游记》《昆虫记》《圣诞欢歌》等,知识贫乏的老师将无法驾驭课堂。为培养师范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可以根据就业意向自由、自主地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再次,突出学科专业课程的中心地位。增设与英语师范专业密切相关的教育类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课程结构”[1]。在课程设置中要做到,“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深度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合理”[1]。教师教育课程要增加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英语教师综合技能训练、教师技能综合实践、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教学实践周的时间要达到18 周,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有专门指导老师进行具体指导。

(三)多方合力,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

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校学习课程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要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第一,英语师范专业选用的教材要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吸收师范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优秀的中学教育教学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让师范生真正理解教学和教研的意义。第二,英语师范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要体现师范生的主体性,融入师范生的实践过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第三,英语教师技能综合实践课程要实行小班教学,控制人数,保证每位师范生都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在注重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课外实践活动成为提升师范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第一,校园内举办与师范生基本技能相关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例如,师范生“三字一话”、授课、课件制作、教案设计等比赛。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教育特色,多参加高级别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在竞赛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第二,注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保持长期性、经常性的教学活动联系,要保证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上课时数和上课类型,要实施由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实践基地有优秀的一线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有优秀的课程资源和教改实践经验,有教学课堂。实践基地的学习有助于师范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了解教学动态,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从教信念、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范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英语师范专业教师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外,还应通晓教育教学理论,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课程内容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的发展与职业规划。

英语教学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两方面的特点。社会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顺应师范专业认证的步伐,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为师范生迅速适应教学岗位打下基础。“培养一批既精通理论教学,也通晓一线英语教学实践现状和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6]10

英语师范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熟悉中小学专业标准、教育现状、学情状况、中小学教材、教学管理等情况,需要在中小学挂职锻炼,有切实的教育服务经历,能够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带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丰富的基础教育研究。

结语

借师范专业认证的东风,英语师范专业应明确认证标准,从师范专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胜任教学岗位的师范生,为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师范英语专业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