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路径探析
——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7-16 12:42王喜苗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铁道广东省轨道交通

王喜苗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一、引言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加强专科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支持建设300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1]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提出“建设150个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2]两个文件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明确了任务和方向,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行动纲领。

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情况

(一)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的政策导向

广东省近年来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年启动了品牌特色专业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按照第一产业5%,第二产业50%,第三产业45%的比例,拟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00个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类品牌专业和300个产教深度融合、特色鲜明、高水平、全省一流的二类品牌专业。该计划的实施为本省高职专业建设方向提供了宏观导向和指引;2016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完善了品牌专业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为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提供了指导依据;2019年,广东省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实施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再次把“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群)”[3]列入计划,为高职专业建设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和保障。

(二)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

广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的遴选遵循“紧密对接广东省重点发展产业相关领域”的原则,从各高职院校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中择优培育,围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教学条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5个方面进行建设,最终实现专业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的全面提升,在省内乃至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作用,为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就业竞争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四年的培育和建设,广东省已立项建设两批品牌专业,其中,一类品牌专业33个,二类品牌专业187个,覆盖了44所高职院校,覆盖面高达广东省高职院校50%以上,广东省重点发展的26个产业大类对应的大多数专业均已布点,品牌专业建设数排名前18所高职院校的立项情况见图1。2018年,广东省启动第三批品牌专业申报,拟新增一类品牌专业17个,二类品牌专业113个,并优先支持尚未布点专业。

图1 广东省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情况表

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情况

(一)建设思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铁路等特色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对接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产业链,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按照“做优轨道交通类专业、做强现代制造类专业、做精现代信息类专业,做实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思路,坚持“重点专业引领、骨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带动、短线专业补充”的策略,对接轨道交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组建专业群,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并建立专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4]

(二)基本情况

学院现共有专业34个,其中骨干特色专业13个(见表1),占总专业数量的近40%。其中,交通运输类的特色专业5个,制造类的特色专业4个,电子信息类的特色专业2个,现代服务类的特色专业2个,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龙头,先进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两翼,现代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四、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多方共建特色专业学院平台,建立专业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广州南车、广州电力机车等轨道交通核心企业,共建了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运输学院、轨道装备制造学院、国际服务外包特色学院等四个特色专业学院,建立了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管理机制,并通过共建、联办、连锁等方式,形成多形式并存,校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并通过特色专业学院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带动学院相关专业及专业群整体提升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牵头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引领轨道交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化发展

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行业从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应行业发展和升级的专业教学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学院省级品牌专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作为全国铁道职业教育铁道供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依托11所高职院校和6家轨道交通行业的骨干企业,牵头制订了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配套制订专业核心课程及其实践条件建设标准,在国内28所铁路职业院校应用,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表1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情况一览表

依托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特色专业,全力推进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团队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多维度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校企深度合作和精准对接。

(四)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围绕轨道交通产业人才需求,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规律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校内优质课程资源。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逻辑,多校联合、多部门联动,共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等3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专业课程内容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服务。

(五)培育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推进专业与企业的共生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平台与团队培育管理机制、科研扶持与管理机制、科研人员评价与激励机制、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服务机制、创新创业机制等5大机制,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科研平台,培育一批省内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联合广州地铁、广铁集团等企业共同组建广州高铁技能培训中心和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学院两个技能培训平台,打造一批精品培训项目和国际化培训项目。

(六)坚持全生命周期立德树人教育,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

始终将立德树人教育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5]将基于轨道交通特色的素质教育融入在入学教育、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顶岗实习与就业教育的全过程。举办“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铁集团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广铁集团机务首席技师等优秀工匠代表应邀到学院开展技能展示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突出“育人”的核心生命力,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学院专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培育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8年学院平均就业率达到98.9%,对口率达83%,其中,铁道供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铁道车辆,铁道机车车辆、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等特色专业近年来就业率连年达到100%;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岗敬业素质得到企业一致好评,多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在2018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检修工技能大赛中,来自广州地铁的学院毕业生获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为企业、学院以及广州市争得了荣誉。

(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富

省级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通过广东省首批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品牌专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牵头制订了《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供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获省级立项并通过验收,培育6个院级专业教学标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形成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列管理制度,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改革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建设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院级慕课7门、信息化课程19门、双语课程8门,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近60门;建成了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市级实训基地24个,全面提升了专业发展水平。

(二)高水平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牵引,实施教师团队建设工程,推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打造了一支“大师名师引领、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双师型名师1人、省特支教学名师2人,市级创新学术团队3个,“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高水平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特色专业与产业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除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外,在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拓展,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特色专业为合作企业开展产学合作项目44个,技能培训19014人次,逐渐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教融合格局。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特色专业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2018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铁道机车等三个专业与马来西亚和老挝等国家开展了培训与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的合作关系,招收国际留学生18人来校学习,交换留学生30人;引进先进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专业的国际视野,派出专任教师赴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培训,特色专业专任教师出国培训比例达50%以上,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结论

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要求高职院校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保障,专业建设水平仍然是体现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培育和建设特色专业需紧密对接当地产业发展要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搭建多方共建特色专业平台,以专业教学标准作为指导,提升专业对接产业的能力,全面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猜你喜欢
铁道广东省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铁道小卫士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铁道通信信号》订阅单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