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方协作的学校改进模式新探索

2019-07-19 06:06丁少慧张佳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长春市协作课题

丁少慧 张佳钰

● 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模式新进展

随着教育整体性变革的推进,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2018年3月第十届“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中明确提出:大学与中小学以及第三方的多体合作是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教育学家古德莱德(Good-lad,J. I.)将大学与学校为谋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关系称之为“共生”关系,双方既存在文化上的不一致性,又共有满足各自利益要求的目标。

古德莱德曾辩证地指出,学校是一个整体,如果“只强调教师、校长和课程上的改进,那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但“仅仅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所在州和地方学区的支持,学校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教育行政单位作为学校改进运转模式的有力支持者和宏观调控者,通过适度干预与管理,方可实现中小学长期的可持续性改进。

今天,数据科学范式已经进入教育领域,成为教育变革的根本趋势。在这一趋势中,教育中的数据科学是研究热点,教育数据科学是研究难点,教育数据生态系统的建设是终极问题。教育数据科学视野下的三方协作学校改进已经成为今天教育变革的最前沿领域之一。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方协作学校改进案例

东北师范大学X学院、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以及二道区26所中小学,形成了基于三方协作的学校改进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大学教育研究者在合作过程中直面中小学改进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专业知识,促进中小学实践者掌握批判性思维,从而生成自己学校的教育理论,促进学校变革及学校改进;作为支持性机构的二道区教育局负责协调各方关系,扩充传统学校运作模式,搭建校际合作平台;而二道区26所中小学是合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在既定的制度条件下渐进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创造有利于自己学校改进的新制度环境。

1.共同协商确立学校改进课题目标与理念

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这些技能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在不断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努力成长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卓越教师。

根据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以“名校集成新校”“强校引领弱校”和“公办协同民办”为思路,基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搜集和挖掘,大学研究者、二道区教育局及26所中小学代表共同对课题的整体方案进行设计。课题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明确的研究方向、有效的研究假设、可行的研究计划、成熟的技术支撑,更需要阶梯式的科研团队、稳定的工作平台、系统化的制度模式。

研究一开始,参与的三方就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思考,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如图1)。大学研究者诊断学校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整体设计具体指导。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把握学校改进的整体方向,统一管理和调配资源。二道区26所中小学是协作的具体执行者,将大学研究者提供的知识理论与理念,在实践中内化为学校层面的可操作性知识并不断反思,由此实现理念与理论的流动,逐步促进学校整体性改进。

研究总体目标是计划从2018至2020学年,对长春市二道区26所中小学进行整体调整与改进:将长春市二道区建成均衡、优质、特色的教育强区;将学校打造成长春市知名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将校长培养成为专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将新手教師、经验型教师培养成专家型教师。学校改进的基本理念为以“名校集成新校”“强校引领弱校”“公办协同民办”为思路,坚持以强带弱、因地制宜、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全区26所中小学构建成“学习—实践—研究”的发展共同体。

2.基于教育数据挖掘,专家与学校协同探讨课题方案

教师是信息化教育学习环境的核心因素,区域教师在此背景下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课题组构建了二道区整体及五个学区的数据大屏,通过数据的呈现,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学区教师的数据态势和数据的具体变化情况(如图2)。

课题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校领导交流、与学科教师座谈等形式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软件和硬件资源条件、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进行了诊断性调研,对每所学校的现实情况和改进需求做了初步辨析。在此基础上课题团队在深度剖析与探讨后,针对各学校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案。促使两个教育集团(12所学校)形成优质资源共享、管理互鉴、教研联动的集团体系;促使校际联盟(4所学校)能依托校际间优势,取长补短;促使两个大学区(10所学校)的学习与实践协同发展。

3.基于全面信息化,建立与实施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

为准确把握每所学校的现状与特征,课题组深入学校通过座谈、听课、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全区26所中小学进行了基础性调查,包括学校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共享、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与此同时,课题组又通过专题报告、同课异构、课堂行为分析、小组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质量提升。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分析,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专家对长春市二道区的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卓越教师知识结构”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拓展了教师的研究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题组根据学校的基础调研情况,并在学校改进总目标的指导下,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包括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中区本教材、课程资源、青年教师沟通能力、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等一系列详细内容。另外,他们还对长春市二道区的学校进行了“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化学校改进指导”。一零八教育集团中的长青小学,在引领校一零八学校的带动下,由一所城乡结合部的普通小学,转变成了现代信息化模式下的VR生命教育体验、创客教育空间实践基地校,使占学生总数60%的外来务工子女免费享受最前沿和优质的特长培养。

针对目前的课题进展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将继续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观察方案效果—听取实践者反馈—总结实践经验—修订问题方案……”,使研究不断推进,这也基本遵循了“行动研究”经典模式。课题组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采取听课、录课、教师行为滞后序列分析、各类座谈会、专题讲座、校本课程开发等形式对全区26所中小学继续进行深入性调研,逐步构造或调整以每所学校需求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并按规划进行学校整体性改进。

4.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三方协作学校改进

在教育大数据模式下,根据制订的针对性方案各学校正在进行各具特色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模式探索。

一是硬件资源学区、区域共享。通过分析各学校的特点,课题组决定将学区内各学校的信息化高端硬件设施所有权、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在所属学校,使用权辐射学区、区域。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高端特色设施的使用效率,使全区学生都能享受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为设施资源的公平应用提供可行路径。

二是软件资源在线共享。依托教育专网,教育局、进修学校、五大学区及各成员校,实现了互联互通,互动课堂异地共享常态化应用,直播课堂在线分享、点播课堂互联专享也成为现实,有效促进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的集成创新,成功探索了集优化办学模式下软件资源共享的可行性经验。

三是学校内涵特色共生,现已有16门学科28本区本教材在教育集团(联盟、学区)中广泛应用,其中五十二教育集团的区本教材《师生共读一本书》在全区推广使用,得到了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高度认可;长春市八十二中学以思维导图为特色,基于云智能技术打造课堂教学新模式,二道区教育正向着“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均衡特色发展格局迈进。

四是社团活动共建共享,如长春市东盛小学,打破学科界限,大胆建设科学学科团队,将全体数学老师纳入科学教学中,并正在向学区内其他学校全面推广。

5.促进课题参与者共同成长

在大学与中小学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三方协作共同体关系后,在促进学校自主变革能力,共同改进学校的同时,大学研究人员可在课题研究协作中逐步实现自身对学校改进理论模式认识的“超越”。这种超越不是结构化的文字转换,不是从国外到国内的思想搬运,也不是单纯的头脑逻辑,而是有规划地制订出改进理念和具体策略,并在具体实践的扎实基础上,通过科学性研究而获得的“超越”。而且,教育行政部门也能够有效破解困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 结语

本课题是在“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模式领域,理论与实践逐渐深入的结果。基于三方协作的学校改进模式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建设性理论与研究性实践有待进一步的探析。如何更精准地把大学研究者的理论模型与中小学改进实践结合,尚需在以后的实践调研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本文受到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重点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轨跡研究”、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基于数据挖掘的卓越教师能力结构与培训研究”及政府委托项目“长春市二道区集优化办学UGS合作模式服务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长春市协作课题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奔跑的小浪花
蒲公英和毛毛虫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协作
颜料打翻了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