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学实践

2019-07-23 02:08陈小琴唐明凤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实验班目标

陈小琴,唐明凤

(1.2.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无论是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还是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2],都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2017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更加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新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了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有效地使用英语”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求。然而,受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的影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还是重输入、轻输出,学用分离,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入、课文分析、知识点讲解、课后练习”这四个步骤仍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弱点是,教师误把教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而不是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工具。其结果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接受性知识(亦称作惰性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为产出能力,进而用于日常交际[3]。由于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其自主学习能力无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了解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英语学习的过程。

笔者在学习了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后,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促使学生把学和用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次教学实验旨在回答两个问题:(1)“产出导向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否有作用?如何起作用?(2)“产出导向法”对学生的英文写作是否有作用?

基于笔者的教学尝试,本文展示了研究者其中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和基本教学流程及教学效果分析。

一、产出导向法

文秋芳教授仔细研究了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之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全新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3]。该理论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的教学假设,形成了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的教学流程。语言学家Krashen[4]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他认为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语言知识的唯一方式。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Swain[5]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The Output Hypothesis),他认为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而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production)比“输出”(output)的内涵更为丰富,既突出输出过程(producing),又强调输出的结果(product)。

POA第一阶段的“驱动”环节是先由教师呈现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交际场景,学生在尝试完成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第二阶段的“输入促成”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产出的任务所需要的内容、语言形式和用语言表达内容的话语结构进行选择性学习;在第三阶段,即“评价”阶段,教师可采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产出结果进行反馈。POA指出,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交际目标是期盼学生完成的交际任务。语言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话语结构及修辞手法等。语言目标要为交际任务服务[3]。回顾以往的教学,笔者经常感觉教学目标模糊,虽然一直费尽苦心从繁多的内容里挑选出所谓的“教学重点”:词汇、语法、篇章,试图做到面面俱到,但限于课堂时间紧张,往往变成蜻蜓点水,学生没有得到深入学习,结果仍旧是学和用分离。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

秉承POA先进的教学理念,2018年春季学期,笔者以该理念体系为指导,进行了为期8周的教学实验。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桂林理工大学2017级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本校实行分级教学,新生按照入学考试成绩,编入A班(快班)和B班(慢班)。研究者的实验对象是英语基础较弱的B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情基本一样,入学成绩相差无几,第一学期末的期考卷面成绩平均分两个班持平,这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研究前的英语水平相当,并且学生都来自各个专业。实验班45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14人;对照班4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9人。

两班所用教材和课时量完全一样,都是《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上课时长一致,上课12周,每周两次课,每次课连续2节(4个课时),隔周一次听力课。第一周,研究者在课堂上使用一些课外材料,给学生补充学习构词法,复习常见的语法结构,为他们今后自学扫清一些障碍。在实验班,研究者给学生介绍“产出导向法”的步骤、课程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尝试和实践。教学实验从第2周开始实施,到第9周周末结束,按照我校的英语课程教学计划,最后3周集中用于四级英语训练及复习、答疑,不方便系统讲授新课,因此研究者的“产出导向法”课堂实践时间是从第2周至9周,一共8周的实验时间。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输入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产出导向法”课堂教学设计。此文展示了实验班其中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无变化,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填写了“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里克特5级量表来收集数据。下文是笔者对《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3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尝试,以交际任务促进写作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在教学中进行输入促成,力求输入与输出、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1.教学主题

Unit 3的主题是“Smart Technology,Smart Life智能科技,智能生活”,所学课文的标题是“Text A What Makes Smart Cities Smart?是什么使智能城市智能? ”当今社会,新科技层出不穷,是否所有的科技对人类和社会只带来益处而毫无弊端?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培养大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避免人云亦云,而且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启迪学生智慧。

2.教学目标

依据该主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单元产出任务采用书面写作形式,驱动环节采用口语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本单元的产出任务是在学习本单元之后,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则新闻,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对该事物出现的观点。本单元的交际目标设定为阐述某项高科技被应用的优缺点及你对此事物出现的观点。所设交际目标具有时代感,生活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对此感觉有话可说。而且观点类议论文的作文题在近年的四六级考题中常常出现,此任务会引起学生重视。为了服务于这一目标,笔者设定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第一,与主题相关的常用词和词块22个;第二,与议论文写作相关的表达3个;本单元的文化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多视角看待新生事物。笔者在设定产出任务时,基于学生的能力充分考虑了任务的难度、交际价值和教学价值,从而保证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教学过程

(1)输出驱动

根据文教授的理论,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即“驱动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任务,因为“产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5]。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口头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先进技术有哪些?(Brainstorm:Lis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you know.)学生列举的有:smart phone智能手机、on-line shopping网购、driverless car无人驾驶汽车、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等等。接着,教师马上提问:“Does smart technology always make people’s life smart? Is there any negative influence?”随后,教师让学生观看“首位机器人公民——索菲亚接受英国采访”的小视频,当索菲亚说“I will destroy humans我会摧毁人类”时,笔者发现学生露出震惊的表情。笔者马上要求学生按照原来的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话题是What benefits do you belie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ay bring to humans? What hidden trouble might it bring about?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你认为人工智能(AI)会带给人类什么益处?可能会有什么弊端?你有何建议?开学初全班已分成5个小组,5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做口头报告。学生的“饥饿”状态马上被引发出来。

之后,让学生当堂尝试完成写作产出任务(作为前测):学生阅读一则新闻,然后根据新闻内容写一篇议论文,说明这个新生事物的益处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发表你的观点。写作字数要求在120-150单词,在30分钟完成并上交。新闻的标题是Future Hotel,内容大致如下(英文在此略):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家酒店于上周二在杭州开业迎客,该酒店智能化、自动化,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帮助客人办理入住,负责灯光调控和开关电视和窗帘等,酒店还提供机器人送餐、送饮料、咖啡等服务,顾客只需“刷脸”即可办理入住、开门及使用其他酒店服务。

由于非英语专业B班学生的语言能力偏弱,写作之前又没有得到任何词汇、句型、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帮助,当堂写作的质量很低,语言表达非常欠缺,近一半的学生连字数都没有达到要求,这是意料之中。笔者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唤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不足,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教师通过批改作文,了解到学生的词汇、句型、内容、语篇结构都有“缺口”,更加清楚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脚手架才能“促成”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2)输入促成

在促成环节,根据任务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辨,并从内容和语言表达方面为学生搭建一定的脚手架,笔者给学生一周时间,除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外,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用资料。为了避免部分学生所查找的资料不够具有支架作用,任务布置3天后,笔者也给学生提供了1段音频、2个视频和4篇文字材料作为输入材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3个子任务。提供的材料包括音频、视频和文字材料,它们的标题是:①Do you think young Children Should have cell phones? Why or why not?(音频);②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什么样子(视频);③智能家居(视频);④Take a Peek Inside Your Future Home(阅读材料);⑤The Cash-free Society(阅读材料);⑥Driverless Cars(阅读材料)。这些音频、视频和阅读材料用以激发学生对新科技的兴趣和思考,为他们完成一周半后的当堂写作提供有用的素材。

在促成环节,设计了3个子任务。子任务a.词汇:请列出课文及材料中与新技术有关的词汇和词块,学习并掌握。子任务b.观点及句型:列出课文及材料中表达观点的句子,学习并模仿造句。子任务c.语篇结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理解文章的大意,理出文章的结构。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偏中下,笔者选择一篇关于网络之利弊的议论文做范文,让学生更加清楚议论文的基本构架: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加以分析和论证,结尾如何提出建议或得出结论。学生课后自学完成子任务,小组长检查登记作业完成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教师抽查检查完成的质量。教师通过当堂提问、当堂听写部分词汇、进行句型填空练习、由完成子任务最好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等途径强化学生的有效输入。通过一周两次课4个课时的课堂学习,进行了包括阅读、听力、视听各渠道的输入后,按计划在一周后的课堂时间,笔者再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议论文的写作任务(后测),作文题目、要求不变,与驱动环节的任务(前测)一样。对照班的学生采用以输入为主的模式授课,上课进度与实验班一样,并安排在同一天,同样在课堂上用30分钟完成相同的写作任务,当堂交作文。

研究者遵循“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既给实验班的学生提供了根据任务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视听和阅读材料,为学生创造了使用语言的机会,通过以教师为中介的“促成”后,学生顺利地完成写作产出任务。

(3)评价

研究者对实验班学生完成的产出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完成的子任务,采用即时评价,以表扬先进为主。对写作任务的产出,采用“师生合作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当堂评分,目的是以评促学。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笔者选取2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得到学生本人的同意后,先拍照,然后用投影呈现,供全班同学阅读,请各小组讨论并打分,评分标准按照四级作文评分标准,从语言和结构两个方面考量,小组给出评分后,教师讲评并给出教师自己的评分。同时教师表扬那些把课文的词汇、句型运用到作文中的学生,鼓励他们活学活用。课后,笔者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交由课题组另一同事进行评分,以便统计和分析。研究者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产出导向法”(POA)流程

教学过程(1)输出驱动(Motivating)(2)输入促成(Enabling)(3)评价(Assessing)教师1.设置单元目标2.设置驱动任务3.组织安排学习步骤1.设置子任务2.提供学习资料3.监督学生自主学习1.对子任务即时评价2.对作文产出任务延时评价3.师生合作评价学生1.口头报告2.尝试完成驱动任务1.选择性自主学习2.完成子任务3.顺利完成产出任务1.小组评价2.师生合作评价

三、分析与讨论

通过8周的教学实践,以产出为导向,教师引导学生对3个单元进行学习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对照班和实验班对“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答卷情况来看,后测的数据表明对照班的数据几乎没有变化,而实验班的数据发生了以下变化:实验后,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学习计划:表2的项目1表明,有超过一半(51.3%)的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实验前只有十分之三(30.2%)的学生明白学习目标;项目2显示,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36.8%),比实验前(26.5%)增涨了百分之十。项目3和项目4显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自学时写笔记、划重点的学生也增涨了两成(约20%)。

除此以外,研究者也通过问卷了解到学生对产出导向法的认同感。项目5和项目6显示学生表达了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做口头输出和笔头输出的必要性,这与文秋芳教授提倡的学用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从项目7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找资料学习感觉有困难,项目8显示,学生比较依赖老师给他们提供学习资料。87.3%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由师生合作批改作文的方式很赞(项目9),超过86%的学生认同POA课堂教学模式(项目10)。

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英文写作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实验班“后测”的作文不仅字数达到要求,从遣词造句和谋篇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产出质量大大提高,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写作输出任务,而且应用了新的语言知识,“增大了语言学过能用的几率。”[6]我们邀请教改小组以外的同行教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进行评分,得分情况是实验班平均分73分,对照班评分65分,实验班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作文不仅体现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学生所选取的论据及论证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辨能力亦有一定提高。

表2 实验班问卷结果对照表

项 目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学生比例(%)实验前实验后1.学习每个单元之前,我有清晰的学习目标。30.251.32.我会根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26.536.83.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我会规定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并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3.264.54.自学时,我会边学边记笔记或划出重点。45.967.35.我认为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由学生开口说英语很必要。20.436.86.我认为课堂上用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写英语很必要。19.847.37.根据学习目标,我会自己选择资料进行学习。16.535.58.我希望老师给我提供学习资料。1001009.我认为在课堂上师生合作批改作文的方式不错。56.787.310.我认为目前的教学方式适合我。68.486.1

关于本次实验,研究者在实验阶段的前期、中期、后期对8个学生进行过非正式访谈,学生表示他们知道做学习计划肯定会利于学习,但他们还没有养成习惯,感觉做计划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一点是今后需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的。关于近一半的学生对学习目标仍旧很模糊的原因,学生们表示相对于学生个体来说,要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因而感到目标似乎超出老师设定的要求。关于由学生自己选择资料学习,学生们说找资料很耗费时间,他们的学习日程很紧,希望老师提供学习资源,而且经过老师筛选过的资料,他们会更加信赖。学生还表示,他们喜欢通过产出导向法来学习英文写作及师生合作评价学生作文的方式。

四、结束语

研究者对POA课堂教学的探索,不仅丰富了笔者的教学经验,也使研究者认识到英语水平偏弱的学生,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并在老师的督促才会做出明确的学习计划,认清学习活动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成就的事情,通过这种帮、扶形式,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引导和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这需要老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恒心。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计划和实施步骤进行调整。另外,为了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制度保障很必要。教师要勇于革新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估的方法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评定,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和监督,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实验班目标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