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动态增强及DWI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2019-07-24 07:0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多形性腮腺表观

姜 山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术前检查腮腺肿瘤的过程中,为确定肿块的位置,反映周围组织情况,主要使用CT和磁共振成像两种方式[1]。基于此,本次研究将我院已收治的30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作为参照,探讨了3.0T MR动态增强及DWI的鉴别诊断价值。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的腮腺肿瘤患者3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为(48.52±2.34)岁。经病理学检查,有7例恶性肿瘤,9例腺淋巴瘤和14例多形性腺瘤。

1.2 方法

30例患者均需采用3.0T磁共振仪开展检查。

(1)动态增强扫描。借助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造影剂(按体重给药),然后推注20ml 0.9%生理盐水,采用压脂VIBE序列进行无间断重复扫描,每次扫描时间约为38s,每次约获得40帧图像,共扫描6min 15s。此外,还需对矢状位、轴位、冠状位进行增强扫描。

(2)DWI扫描。按照单次激发多层面自旋回波-回波平面加权成像的方式进行扫描。参数设定为:4200ms的重复时间,90ms的回波时间,以及5mm的层厚和1mm的层间距。

1.3 观察指标

根据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分析良、恶性肿瘤的形态表现,并对各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进行测量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良、恶性肿瘤的形态表现用(%)表示,表观弥散系数用(±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本次研究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腮腺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扫描的形态表现

经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良、恶性肿瘤在形状规则、边界清楚、信号均匀、无周围组织侵犯、T2W1呈高信号等形态表现均具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1。

2.2 腮腺肿瘤患者表观弥散系数

多形性腺瘤的表观弥散系数分别与腺淋巴瘤和恶性肿瘤比较,均具有统计差异,P<0.05。但是,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比较,不具有统计差异,P>0.05。见表2。

表1 腮腺肿瘤患者动态增强扫描的形态表现[n(%)]

表2 腮腺肿瘤患者表观弥散系数(±s)

表2 腮腺肿瘤患者表观弥散系数(±s)

类型 例数 表观弥散系数(×10-3mm2/s)恶性肿瘤 7 0.86±0.24腺淋巴瘤 9 0.79±0.21多形性腺瘤 14 1.48±0.32 t/P / /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 / 0.62/0.54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 / 4.50/0.00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 / 5.70/0.00

3 讨论

腮腺肿瘤生长过快,容易造成张口受限、面瘫、吞咽或呼吸障碍等症状,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2]。为减少瘤细胞播散风险,提升生活质量,需要患者及时接受早期手术。因此,术前鉴别诊断对腮腺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恶性肿瘤的形态表现均具有统计差异,P<0.05;多形性腺瘤分别与腺淋巴瘤和恶性肿瘤作比较,具有统计差异,P<0.05,但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则不具有比较差异,P>0.05。良、恶性肿瘤的组织成分、生长方式的不同,导致其形态表现也各有不同,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出肿块的形状、边界、周围组织是否有侵犯等。此外,混合瘤的T2W1信号相对较高,而腺淋巴瘤、恶性肿瘤的T2W1信号则相对较低。与此同时,病灶表观弥散系数的高低与瘤细胞的分布密度密切相关。应用DWI扫描能够清晰反映淋巴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当水分子扩散受限,表观弥散系数就会降低,当水分子自由扩散,表观弥散系数则会明显升高。因此,通过DWI扫描观察水分子的扩散程度能够有效判断和鉴别腮腺肿瘤。

综上所述,3.0T MR动态增强联合DWI有助于提升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多形性腮腺表观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