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责任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9-08-01 02:18乔守沅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乔守沅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出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应该是:“要使每一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我校每学期开展的用人单位走访活动中,用人单位在对我校毕业生表示满意的同时,也特别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进步,现代职业岗位越来越要求员工具有积极、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近些年的从教经历中,笔者发现当前的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取向,很多方面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责任教育的实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国家、社会、用人单位要求得不断提高,为了给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学校需要不断地改进德育工作,更好的完成“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使命。黑格尔曾言:“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多年的德育工作让笔者意识到,学校德育活动的实质可归结为“培养学生对特定对象的责任认知与实践”。例如:家庭美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家庭责任的认知与实践;社会公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实践。因此,我们可以把责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将责任教育作为主线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加以串联及整合,通过加强责任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责任教育”的建议

2017年,笔者参与了一个针对青岛旅游学校、青岛华夏职教中心、青岛交通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共1562名同学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责任教育现状调研”。从这次调研和其它渠道了解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很多中职学校在责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成效显著;但在责任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德育课程之外的其它文化课程、专业课程还经常出现责任教育活动边缘化、零散化现象;在开展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时,时常带有随意性、重叠性;在开展非责任教育主题活动时,活动中的责任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为了提高责任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笔者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明确责任教育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为了增强责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责任教育的质量,学校在开展责任教育之初应首先明确责任教育的内容、目标与要求。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开展责任教育时应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加强“对个人、对他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对职业、对生态环境”八个方面的责任教育。以对个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和对生态环境的责任为例:

1.对个人的责任

(1)认知方面:明确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明确个体对自我不负责任言行的表现及危害。

(2)情感方面:培育提升“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情感。

(3)意志方面:提高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意志,立志全面发展自己。

(4)行为方面:制定并践行“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计划。

2.对国家的责任

(1)認知方面:理解个体命运与国家兴衰荣辱的关系;明确个体对国家的责任及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表现。

(2)情感方面:培育并增强“热爱国家、民族、同胞”的情感。

(3)意志方面:坚决抵制各种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坚定“四个自信”。

(4)行为方面:践行“维护国家利益”理念。

3.对生态环境的责任

(1)认知方面: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念;认同“绿水青山”的意义;了解生态环境方面法律知识;学习生态、节能、环保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情感方面:培育、增强“热爱自然、关心生态环境”的情感。

(3)意志方面:坚定“绿水青山”的理念。

(4)行为方面:践行“绿水青山”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

(二)构建一套责任教育的实施体系

在明确责任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应构建一套“各年级有序开展、知情意培养、实践感悟、全员参与、多元评价”的责任教育体系,切实把责任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1.优化各年级责任教育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规律、道德形成规律、责任水平现状、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国家层面的要求,明确不同年级的责任教育内容(或同一责任教育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断深化),减少责任教育中的零散性、随意性、重叠性,增强责任教育的系统化、规范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通过各种课程、活动,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增强学生对其应承担责任的理解、认同。

发挥德育课程的责任教育主渠道作用;优化文化课程中的责任教育,把确定的责任教育目标、内容、要求有机地整合到文化课程、专业课程中;在专业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营造职业情境,培育学生的职业责任。

通过校班会、升旗等仪式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宣讲责任观念;加强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营造主动担当、认真负责的校园责任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3.实践感悟、知行合一。

学校可通过校内、校外义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到企业参观访学活动;演讲、朗诵、合唱、微视频比赛、技能比赛、值日等文体卫活动;“德育实践作业”(例如:“帮助一个好朋友”、 “当家一周”)等,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增强责任感悟,提升主动担当的意识。

4.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联合教育机制。

学校应与家庭搭建起教育互动平台。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对责任教育问题进行商讨;建立班级、校级家长微信群、QQ群,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在家状况;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邀请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企业人士、资深班主任、心理教师、优秀学生家长定期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职业发展”方面的讲座,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學校可实行“一班一顾问”制度,邀请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担任班级顾问并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学生做“如何在学校、在职业中更好成长”方面的讲座;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学生承担职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充分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邀请社区相关部门和人士参与到教育中来、让学生走到社区中去。例如:让学生参加多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邀请社区派出所法律顾问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通过这些方式,提升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5.完善责任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教育中,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应建立一套包括“校级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生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在内的责任教育效果多元评价体系。

在评价时,应按照“学生自评——学生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程序进行。学生自评是学生在评估自己的责任意识、责任履行状况,明确自我发展期望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一段时候后自我评价达标情况。以学生自评作为评价的起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这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认知、增强学生责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评价方式上,应加强学校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式评价,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增强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首先,要注意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对于结果产生的误差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其次,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发展性功能,以肯定学生成绩、进步为主,提高学生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学生发展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评价结果统计、使用的便利性和实时性。

(三)健全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应成立明确的责任教育工作团队。成立责任教育工作校级领导小组;组建责任教育专家团队;明确各组室、各教职员工的责任教育任务、要求;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组建一支包括德育导师、职业导师、学业导师、心理导师在内的导师队伍,为开展责任教育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

学校应建立科研引领和第三方评价制度。成立责任教育课题科研组,深入研究学生责任缺失和有效开展责任教育问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有实效的责任教育实践;建立由家长、外聘专家和用人单位等参与的责任教育效果第三方评价制度,成立第三方评价小组,定期对学校开展责任教育的各项制度及落实状况、学校教职员工的责任教育态度和能力、责任教育的质量状况等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责任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不断改进责任教育实施体系。

学校应将教职员工的责任教育工作履行状况纳入学校激励制度,定期进行总结和考核,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责任教育的良好格局,更好完成 “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俞立军.高职院校责任教育体系构建及实施[J].职教论坛,2015(26):18-21.

[2] 陶琳.刍议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责任感培养路径[J].知识经济,2015(12):129,131.

[3] 刘世保.论责任教育管理与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9.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