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学校要升级
——约翰•库奇与朱永新对话未来教育

2019-08-03 08:58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朱永新约翰教育者

来源_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一场未来的学习革命,学习力已然成为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教育结合科技与网络通信技术,会更个体化、人性化,那么如何利用技术赋能学习,重塑传统的学习观和学习操作系统也许是每一位教育者和学习者需要正视的。

7月,苹果公司首任教育掌门人约翰•库奇与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直播对话,探讨面向未来的教育与学习。本文编整自搜狐教育和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科技让“因材施教”更容易

朱永新:你一直是在线学习方面的先锋,是最早真正了解课堂技术力量的人之一。你认为在线学习最适合什么阶段、类型和学科?

约翰•库奇:我认为高中生可能更适合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在学科方面并没有严格限制,但学生们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科学相关的学科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能让他们受益。

朱永新:我一直认为,仅仅靠技术无法真正改变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您认为,究竟怎样才能发挥技术的真正作用?

在《学习的升级》中,三位中外作者倡导将教育和学习注入技术的力量,从而实现不断升级,分享了来自中外的“教育+技术”的跨界研究经验

约翰•库奇:现在有很多学校只是花很多钱买教育设备,但是教育并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质上的革新。只是用新的产品替代了原来的纸质书本和黑板,技术本身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认为要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教育生态系统。就像苹果手机一样,它最关键的点并非手机本身,而是它创建了苹果商店,建立了一套手机的生态系统。

朱永新:未来,校长任命和教师的聘请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你在《学习的升级》一书中提倡个性化学习,主张教育要变被动为主动。其实这个观点中国古代圣贤孔老夫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过,可是一直没能实现。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约翰•库奇:我书中有个案例,一个芝加哥学校,一个班学生存在六种不同等级阅读理解水平。如果教师备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他们平均每星期要耗费4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如果可以利用好科技,用大数据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根据学生数量和课室大小去设计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

这是技术赋能教育的一个表现,实现“因材施教”的很好案例。

未来学校还需要实体教室吗

朱永新:互联网的发展对时间、空间都有产生极大影响,对学校教育有何冲击?未来是否依旧需要课堂?

约翰•库奇:我有8个不到十岁的孙子,他们每周去学校的天数只有两天。新时代,孩子拥有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都和我们不同。我儿子曾表示他在实际探索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远比在学校更多。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学习应该更具灵活性,学校的形式可以发生变化,比如基于大家所居住的小区,建立类似学习中心的微型学校,让学习的方式更加个性化。

如果非要我说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样发生变革,我认为最根本之处在于,教育的变革,将是以自下而上为主,偶尔也需要自上而下的力量。例如,当家长有更多的科技手段助力他们做出不同选择的时候,那么他们所选择的方向会倒逼教育体制发生某些变革。

朱永新:我认为未来学校没有校内校外之分,所有的教育资源提供方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应该是打通的,合二为一的。今天,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孤岛,每所学校都是相对独立地自己办学,完全实现自己的封闭性内循环,本质上它不需要和外部世界进行更大的联通。

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是网络型的,也可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

未来的新型学校,严格意义上说也可以不称为学校,而是一个“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大学也是如此,可以把全世界每一所大学都当作学习中心。

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智慧教室

以内在动机为切入点

朱永新:你在《学习的升级》书中说,要相信每个人都能成就非凡。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教育常识,但具体到某些学校实操层面时,很难做到每个孩子都被认可。您觉得这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

约翰•库奇: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那一定是教育本身出了问题。从我多年在学校任教的经历来看,我并没有看到哪个学生在某个领域完全没有任何天赋的情况。如果有,那可能是在这个教育环境中,还没发现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潜能,或者教育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学生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可能是教育者没有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得以展示自己的潜力。

在我的书中也谈到另外一个关键词,叫做内在动机,我们一定要找到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让他们充分地去创造和创新。对教育者来说,最关键的是,首先要更好地理解潜力和自身偏见,这样才能进入重塑教育的下一个阶段——激励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潜力。

朱永新:你还在书中提出了激发内在动机的四个关键要素——自主选择、正确看待失败、刻意练习、坚毅的性格。为什么是这四个因素呢?

约翰•库奇:如果一个人真正受到内在动机驱动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你能看到他会愿意在这个事情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只有内在动机还不够,我还谈到其他的几个关键要素,这样才能更长久。

我有一个孙子现在是在一所艺术学校读建筑学。他知道他的学费是我出的,所以有一天就给我打电话道歉说,“不好意思,爷爷,我有两节课打算不上了”,理由是建筑学里有一门课程,除了要在课堂上设计图纸以外,还要将自己设计的建筑,一砖一瓦地盖起来。

他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上面,他想为这门课程而放弃另外的两门课程。我跟他说,你的选择绝对是对的!

朱永新:你在未来学习的三要素中,把访问、建构和编程作为未来学习的三要素,我个人认为,编程与访问、建构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内容。我个人主张把创新创造作为第三个要素。

约翰•库奇:“访问”意味着有机会接触非凡的教师、进入优秀的学校以及使用变革性的技术。“建造”意味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亲自去创造、去发现、去构建事物。而“编程”,我认为代表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提高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视觉化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企业家思维。

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校会逐渐中心化、社区化

未来的就业岗位跟今天我们看到的可能全然不同,如果要让学生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并且适应未来的变化,那么他一定要能够理解每件事物形成的过程。所以我选择了编程这个词。

猜你喜欢
朱永新约翰教育者
卖关子,真有趣
总是写在第一段的外貌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话重要,放前面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约翰·科林斯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