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原藏区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的意义

2019-08-08 01:13程明军侯众杨世荣李元华严东海李永强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饲草料青贮饲料饲草

程明军,侯众,杨世荣,李元华,严东海,李永强

(1.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炉霍县农牧科技和供销合作局,四川 炉霍 626500;3.四川省叙永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叙永 646400)

饲草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料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高原藏区由于自然灾害和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原退化,草场沙化日渐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急需保护和恢复。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属于高原藏区,本文以炉霍县畜牧业发展现况为例,浅析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产业化基地对于炉霍等高原藏区畜牧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旨在为四川省高原藏区畜牧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思路。

畜牧业是炉霍县的支柱产业。草地资源在炉霍地区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但总体上草层低矮稀疏、产草量低,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超载过牧更使得草地健康状况堪忧,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性限制了炉霍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炉霍经济的发展、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善,迫切需要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振兴。首先需要保护草原生态,在天然草场实行以草定畜,以使草畜平衡,在天然草场饲草生产力和供应力下降的情况下,必须改变供给策略来满足牲畜对饲草的需求。因此,炉霍畜牧业快速发展所需的饲料缺口问题亟待解决。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饲草专业化生产基地,引进吸收饲草新品种、新技术对于优化草原环境、提升草原承载能力、牧民脱贫奔康,以及畜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据2017年初统计,炉霍县理论载畜量为62.29万羊单位,第一产业总产值为25408万元,其中牧业产值22 903万元。2017年末各类牲畜存栏数为23.26万头(只、匹),全年出栏数为4.3万头(只、匹),出栏率达18.5%,全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18元。

炉霍有可利用草原441.94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亩产鲜草仅292.16千克,全县每年鲜草产量12.9万千克,超载9.39万羊单位。全县年均需额外增加6 131.27万千克干草,才能保证超载的牛羊保膘增重正常出栏。炉霍县无专业化的饲草料基地,农牧民也无储藏饲草料的习惯,靠天养畜、粗放管理的传统养殖方式仍然是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导致牲畜“冬瘦、春死”的现象十分突出。饲草料短缺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规模,成为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加剧了草原超载过牧现象,草原退化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

2 青贮饲用作物的引种示范情况

炉霍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全县平均海拔3 860米,年平均气温为6.5℃,无霜期100 d左右,年降水量644.5 mm。2018年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根据炉霍县的气候特点,从辽宁、内蒙、新疆、云南等地区引进耐寒、生长期相对较短的青贮玉米品种26个,在炉霍县建立优质饲草示范点,开展了高原青贮玉米种植及青贮技术试验示范,初步筛选出能在海拔3100米处生长、植株高达2米以上、亩产鲜重达4.4吨以上的品种11个。同时引进了青贮加工设备,建立了青贮裹包技术。青贮玉米的成功引种和青贮裹包技术的建立,为在高寒牧区发展青贮饲草料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优质种源基础,也为炉霍县以及其他高寒藏区高产优质饲草料的大规模生产、加工、储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

3 草产业发展预测

3.1 市场供求分析 炉霍县饲草供应受天气的影响严重,夏秋季节牧草生长旺盛,牲畜增重,冬春季节天气寒冷,牧草停止生长,牲畜掉膘死亡。并且冬季缺草也进一步造成了草地过牧现象,制约了来年牧草的生长,不利于炉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提高每亩饲草的产量和质量,并使饲草饲料商品化,这是市场的刚性需求。青贮饲料便于贮存、运输,不易变质、饲喂方便,营养价值高,完全可以当商品饲草饲料供养殖户使用。集体牧场、养殖合作社在冬春缺草时节用青贮料饲喂牛、羊,不但不会加大养饲成本,还会因为饲草料营养成分的增加,降低牲畜掉膘死亡率,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炉霍属高寒地区,在冬季政府会购买饲草料防止因低温雪灾而造成牲畜缺草掉膘大量死亡。2018年炉霍抗灾保畜资金有150万元之多,据市场调查,从内地购买青贮饲料加上运输费每吨高达2000元。如在炉霍本地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将直接有效地解决这一市场供给问题,降低饲草料成本,从根本上提高炉霍及周边县市高寒地区冬季抗灾保畜的效率。

3.2 市场占有率分析 目前,天然草地饲草供应量因炉霍自然地理条件所限,对目前快速发展的畜牧业的支撑能力十分有限,难以为继。炉霍本地无青贮饲草种植基地,饲草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随着青贮生产基地的示范推广,势必会进一步促进炉霍养殖产业发展,增加牲畜存栏量、出栏量,并降低养殖周期。

生态要保护,经济要发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草食性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对饲草的需求量会超出天然草地和市场供应能力。优质低价生态青贮饲草产品必将占据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4 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4.1 直接经济效益 如在炉霍建设3000亩青贮饲料生产基地,按照亩产鲜草重4400吨计算,年可生产玉米青贮饲料13 200吨,按照1吨950元计算,直接新增产值可达1254万元/年。

4.2 间接经济效益 建设3000亩青贮饲料生产基地可生产青贮饲料1 320万千克,按照70%的含水量折合干草462万千克,按炉霍县冬季为4个月计,如每头成年牦牛日平均补饲量为3千克,则整个冬季需补饲360千克,可补饲成年牦牛12833头。如每头牛200千克,在冬季掉膘率达20%,按每千克活重30元计,可挽回经济损失1540万元。

4.3 社会效益

4.3.1 壮大炉霍等高原藏区支柱产业、促进农牧业结构优化 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是炉霍等高原地区草食牲畜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既能为草食牲畜提供优质可靠的饲料来源,又能带动更多农牧民参与饲草种植产业化和养殖产业化生产,实现农牧民增收,提高群众的养殖积极性。青贮产业形成规模后,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加速草食牲畜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及其周边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青贮产业,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大为提高,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牧业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

4.3.2 完善产业链条、建设现代农牧业 目前炉霍县牦牛繁育、育肥、屠宰加工有了一定基础,饲草料的持续供给却是薄弱环节。通过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可强化青贮饲料企业与农户、市场全方位的链接,使青贮饲料专业化生产、牦牛生产加工销售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着力培养和壮大以青贮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牦牛标准化饲养育肥等一体化的生态产业链条,完善各环节的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牦牛产业效益最大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传统饲料产业和传统牦牛养殖产业向现代产业的方向发展。

4.3.3 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就业,农牧民脱贫增收 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扩大了牦牛生产规模,有利于集约化生产。调整了种植结构,实现了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提高了出栏率,改善了畜群结构,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技术,实现了劳动力与资源的互补,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农村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牦牛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产业化速度加快。随着牦牛产业化格局的形成,必将带动饲草料加工企业、牛肉加工企业、交通运输以及以畜牧业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为炉霍地区农牧民的脱贫奔康做出贡献。

4.3.4 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青贮饲料专业化生产能够促进炉霍县等高原地区牦牛养殖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畜牧业的循环发展。特别是使用青贮饲料后可以大幅度减少牦牛养殖对于牧草的依赖,使其抵御冬季雪灾缺草的能力大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和效益。

4.4 生态效益 由于青贮饲料产业化生产后,能够大力推进舍饲圈养和种养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牦牛产业,同时以青贮产业为抓手建立牧区异地就近保障机制,以农区优质青贮饲料保障牧区饲草料的需求,对于缓解牧草场压力、恢复草场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据统计,建立3 000亩饲草料生产基地后,可减少41 929亩天然草原的破坏,平均每亩年蓄水力可提高1.38立方米,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5.79万立方米,平均每亩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13.28吨。这对高原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发展种草养畜,建立青贮饲料生产基地,使整个草食牲畜养殖产业链体现出青贮饲料绿色、优质的优点,能够实现产业链上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转变炉霍农牧民的种植和养殖模式,提高种植户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炉霍整个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序发展。推广“种养紧密结合”的饲养模式,发展“种、加、养”的产业链模式,能够满足牲畜一年四季的饲料需求,将有效解决高原藏区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养殖恶性循环现象,提高存(出)栏率,降低草原承载压力,增加炉霍以及其他高原藏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饲草料青贮饲料饲草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青贮饲料制作掌握5点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饲草料资源的利用途径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青贮饲料在猪日粮中的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