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背景下提高给排水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

2019-08-15 00:44孙永军孙文全周俊李登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设计院课程设计导师

孙永军,孙文全,周俊,李登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日趋严重的水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的人才才能更好解决问题。给排水专业作为处理水问题的领域的中流砥柱,如何培养切合当下发展的给排水专业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给排水专业具有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等特点[1]。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给排水专业的理论教学部分基本满足专业的需求,相比较于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提高给排水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一 传统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不平衡

目前绝大多数的本科院校的给排水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少进行工程实践领域的教学,理论知识无法做到与工程实践一样生动形象。面对教学老师在课上的灌输,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吸收知识[2]。长此以往,大部分的本科生不能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之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繁杂且冗长,要想靠自学了解专业知识也较为困难。给排水专业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学生本科毕业参加工作,面对大量的实际问题,既缺乏理论知识又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时,学生本身不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自身的价值,企业更加需要知识和实践经历充足的毕业,在招聘的时候无疑做好充足的考察,进而把招聘的要求太高,使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变得更加严峻。

(二)实践平台不合理

传统的工程实践主要在学校组织的见习实习,实习的平台常有参观污水厂,净水厂等。在参观这些水厂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有效的参观时间内,学生不能切身去接触构筑物及其中的设备[3]。此 外,通常的这种实习人数较为多,陪同参观的专业人员较少,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准地解惑,为以后的实际工作留下隐患。形式单一的实践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失去了真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学老师实践观念不强

目前,有许多高校以科研论文的多少来评选教师的职称,导致老师们倾向于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科研实验和论文写作上,压缩了自身工程实践的时间。长此以往,他们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模式,由于长时间扎根学校,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当前最新的技术。在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质量上有所下降[4]。

二 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良好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求学生们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自身对职业责任理解,为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打下基础[5]。提高了实践能力意味着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时,可以做到处变不惊,游刃有余。为行业高速发展,提供具有高素质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在行业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 设计院模式下的实践教学

(一)搭建一体化实践基地

与传统实践参观污水厂,自来水厂不同。设计院从投标到现场勘测,再到院内设计,设计过程中与甲方的沟通,全系列覆盖给排水学科内容。设计院的设计部分通常涉及电气、暖通、结构等学科。在实践过程中,无形之中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现在少有的去设计院实习也是通过教师私人关系运作,惠及的学生较少并且实习时间较短不全面。应该依托学校为主体,与设计院共同设立培养基地,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使学生们参与到设计院每一个过程中,最好建立一对一,师徒式关系,有问题及时解决。学生从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都应有设计院专业技术人参与。设计院与学校联合培养的学生,回馈与设计院,为设计院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有了在设计院的基础和基本的人际关系,容易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这样既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解决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的问题。

(二)组建校内外导师队伍和模块化教学

在设计院内选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校外导师队伍既要有能全面把握设计过程的人也要有每个设计过程的技术人员,包括去现场观测的人员。在学习一些主干的理论知识时,由校内的老师来负责,在涉及到实践的部分由校外的导师负责[6]。

本科阶段的实践主要有三部分:课程设计、生产实践、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模块规模较小,只需要在校内老师的理论授课基础上,配上课程设计的主题相关的设计院的专业人员。例如,在做课程设计时需要的软件(CAD、鸿业市政、天正给水排水)时,设计院的老师在教学上会贴合实际设计工作出发,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生产实习部分,例如参观污水厂处理流程,学生可以跟随污水厂的设计人员,可以从污水的来源、工艺的选择、污水厂的选址与布置、污水厂建设的预算等多角度了解整个设计过程以及中间遇到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校外导师可以带来最新的问题,使选题新颖,更加有意义。利用在设计院的接触最前沿的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毫无疑问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自我创新的信心。

(三)实践质量考核

为了验证设计院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是否有效,应合理地制定一系列的实践质量考核制度。可以从考勤、实践报告、设计方案、案例分析、实践答辩等形式实行打分制度[7]。将学生按照不同实践活动进行分组,每组成员在定期都要有校外设计院导师根据具体的评分细则考核打分。科学的考核制度能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 结论

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设计院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从实践基地、师资队伍、模块化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设计院模式下的实践,加快了从单一的理论知识向综合的工程实践的转变的步伐,更好的适应国家鼓励培养应用人才趋势。在未来,不仅局限在单一模式的教学实践,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行多模式交叉,汲取不同实践模式的优势,更好提高给排水本科生核心竞争力,满足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设计院课程设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