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角度对高校向应用转型的一些看法

2019-08-15 00:44范志伟杨丽华苏源翟书华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转型

范志伟,杨丽华,苏源,翟书华

近年来,国家先后下发了多份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政策文件[1]。例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为了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地方普通高校要积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因此,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向应用转型,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而且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受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欢迎。笔者曾在企业工作十余年,且所在企业均是对高校科研应用有所需要的中小型企业,而非自身拥有众多试验室和科研人员的大型企 业;并且,企业工作期间曾负责与部分科研院校的校企合作。因此,为了有利于地方企业可以更好地从高校向应用转型中获益,笔者在此基于企业角度,结合曾在企业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就高校向应用转型发表一些看法。

一 高校向应用转型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

社会发展的重心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但是,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正面临科技含量较低导致的发展困境。所谓困境是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2]和WTO保护期的结束[3],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都存在着激烈竞争。之所以说这种困境是科技含量较低导致,是因为企业的宗旨是获得利润,而利润又取决于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所决定的产品价格,企业若要在上述激烈竞争形式下生存即获得利润,只有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两种途径。然而,在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4],两种途径的实现都只能借助于科研院校的科技。综上所述,笔者理解, 政府要求的高校向应用转型是希望高校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知识等能够应用于企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校向应用转型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

二 校企合作应重视调研阶段

前文已述,高校向应用转型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那么,与哪些企业合作?在哪些方面合作?则是与企业合作的调研阶段需要回答的问题。笔者以为,合作企业或以中小型企业为宜,因为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往往因为缺乏大型科研设备、足够的科研人员和良好的科研氛围[5],而对高校的科研应用有所需要。之所以某些大型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仅限于共同申报个别政府项目,个中原因可能就与企业对高校科研条件的需求不大有关。当然,涉及到具体企业,高校还需派员对其经营状况等进行了解,毕竟企业众多良莠不齐。

在与具体企业确定合作方向时,高校相关人员宜与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主管人员进行直接交流。这首先是因为,相对于仅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与主管人员交流可以避免信息的失真和遗漏;其次是因为,相对于通过企业书面或电话提出的问题确定合作方向,直接交流可以避免企业人员由于不了解某些技术,而无法提出对应的产品改进方向的问题。例如,在与某科研院校的合作中,笔者所在企业起初书面提出的合作方向是石斛浸膏的压片糖果,对方也就此准备了相关资料。但是等到双方直接交流时,科研院校人员无意谈到了其他类似产品的泡腾片设计方案,企业方深感赞同,并因此更换了合作方向。

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作模式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有很多,综合多数对高校科研应用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来看,多数企业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倾向在确认技术可行之前先支付资金[6]。或者已确认技术可行,但是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更倾向在产品成功售出后支付资金。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存在技术流失的顾虑[7]。鉴于此,高校可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双方合作意愿,灵活选择资金支付方式;再通过与企业签署专利授权使用、技术转让协议和技术委托开发协议等,避免技术流失风险。例如笔者所在企业与某科研院校的合作,就是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并约定相关资金分批次支付。

四 重视技术向工艺的转化

在高校与企业进行技术方面合作时,高校一般提供与试验室设备配套的技术,而企业更需要与生产设备配套的工艺。尽管试验室设备和生产设备在原理上相同,但是由于两种设备的设计、参数和规格等的不同,技术向工艺的转化往往会存在问题,需要较多的摸索。因此,高校相关人员在必要时,需要深入一线生产,依据技术原理和试生产状况,提出工艺改进建议。例如,笔者所在企业开发石斛冻干条的过程中,就存在试验室设备探索得到的预冻参数不适合生产设备的问题,还需要根据技术要求的冻干状态和生产设备实际条件,调整相关工艺参数。

五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地方企业需要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进而使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深度契合[8]。但是,已有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的设定核心多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这导致学生在用人单位普遍存在职业能力较为欠缺的问题,例如协作性、抗压性、创新型不足,公文写作水平较低,重要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关键点控制不熟悉等。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专业能力培养,还需要关注职业能力培养。

向应用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可以从三方面展开,即构建通识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笔者曾在的生物企业为例,通识职业能力可以包括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公文写作、行业内常用的SPSS、SAS、Sigmaplot、Excel、Design-Expert等软件操作技能,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QA、QC等生物制药行业重要岗位的操作流程和关键点控制。

六 结语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内容众多,笔者在此仅以技术方面合作为例,结合所在企业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围绕合作过程中的企业选择、合作方向确定、合作模式确定和技术转化工艺等环节发表看法。谨希望这些不全面的看法,能够对高校向应用转型工作有些许借鉴价值,以利于地方企业可以更好地从高校向应用转型中获益。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