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科生导师制

2019-08-15 00:44王志琪周志华裴刚曾嵘师振予陈絮蒙龚勇珍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导师制考研本科生

王志琪,周志华,裴刚,曾嵘,师振予,陈絮蒙,龚勇珍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湖南 长沙;2.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本科生学分制的实施,新型的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各所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管理中重点选择的一项模式和教书育人的新选择。从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形式走向来看,本科生导师制有成为新兴学术教育模式的趋势,让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具体化和制度化,不仅利于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确立,提高教育整体质量,也有利于学生成才目标的个性化[1]。另一方面,新型导师制模式的执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管理工作,从而大幅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当本科生导师制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的时候,有必要对该制度及其运作进行细致、客观和全面的分析,学校、导师、学生之间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推进本科生导师制。

一 本科生导师制及其意义

最早在十四世纪,英国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导师制” 的概念[2],现如今所运用的导师模式则是直到十九世纪初由牛津大学考试制度更改之后的导师制,随着时代变迁就演变成如今不同高校各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导师制”指的是教师对于自己的一名或多名学生,从学习方面、思想方面以及个人兴趣方面实施有计划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综合实力的一种教育制度。导师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导师辅导的内容,例如定期开展小组例会,学生向导师汇报自己近期所做的工作,导师对学生工作进行评议之后对于这周的工作进行布置。任务的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是导师辅导的方式,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客观上取决于学生的悟性,所以说知识的教授需要靠师生合作。在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有提出充分的教育工作对创新型人 才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提倡研究生多多参与或担任科研项目,也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3]。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改进、完善都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二 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本科生导师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形式化,并没有完全实施,原因之一在于本科生导师制还不够成熟,并且还伴随着其他诸多问题。导师制应该是师生双方选择的一种形式,学生应提前明确个人喜欢的科研或发展方向,再慎重选择符合意向的导师;教师也需要学生提供的简历或者是通过面试来了解学生是否胜任今后交代的工作和任务。但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一,学生不主动认识教师。学生在选择导师时优先寻找任课教师,一旦知道名额满了就为了完成寻找导师的任务随便找个教师,不了解教师的科研方向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后果便是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到力不从心。第二,学校引导不足。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多多尝试不同的实验来帮助自己认识自己的喜好。因此,本科生导师制的推广实施,不仅仅可以增长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加深师生之情,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科研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一旦本科生导师制的主流意识在脑海中形成,在学业方面也能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视角,另一方面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多元化成才让学校科研的质量也会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几点建议

1. 扩大完善导师队伍

扩大完善导师队伍,使每个老师的名额尽可能充足,消除挂名现象;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师生的双向选择,教师对于前来报名的学生实施考核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学生。在制度实施期间,除了每周一次组会进行实验的讨论外,学校和导师能够在实验的操作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训练,由于大多数学生理论都懂但实践太差动手能力不强。最好能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前,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便开始在课外寻找相应的课外实践进行拓展,了解各门学科在学术方面的发展进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导师对学生选修课加以指导

导师应给予参加导师制学生选择选修课的建议。选修课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极大反映了学生之间的性格之差。虽然不是学生任何种选择都必然正确,也不是任何一种选择都必然会导致创造性的发挥,但在现今的情况下,只有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如果不实行导师制,不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很容易产生选课秩序混乱、盲目从众出现“一边倒”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情况对学生未来发展不利,对教师也不公平,明明都是很好的教师却要有这种落差感,对于教师情绪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导师能给予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建议多一些学术指导,层次由浅入深的变化,就能够减少选课误区。

3. 导师指导学生考研

现今考研相关问题已成为高年级学生最关心的大事。研究生就业的明显优势和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引爆了考研热潮。如果导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来讲无疑能够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减少老师在授课方面遇到的棘手问题。绝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参加考研分享会、考研培训的热情很高且时常伴随缺课,这一现象对大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老师上课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考研学生的缺课或课堂上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较好解决非一日之功,这个时候如果导师能够在其中对学生传授经验和教训起到引导作用,学校的教育任务便会得到好的回馈,教师工作也可以顺利进行,学生在学习方面也不会手忙脚乱。

三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一)加强导师队伍素质建设

教育学专家皮亚杰提出过“假如优秀的教师数量没有得到保证,那么任何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将会在实践中没有起效”。职业素养过硬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所在,在“师德”和“知识技能”都要有过人之处。只有具备渊博深厚的知识学问、了解相关专业的主流教学计划及新颖的课程设置、熟悉本学科前沿的学术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在教师群体中成为楷模,在学生面前也展现对学术一丝不苟的精神面貌,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实施的一大保障。

(二)加强导师队伍制度化建设

同样,高校一方面对于导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应该制定相应的章程制度,其中包括教师们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集中培养、学习考核流程、激励嘉奖措施等。通过创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导师管理条例,把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制度化进行划分,确定做导师的资格也需有明确的选拔条件,之后的一个任用程序以及对其工作职责的强调等都需详细规范化,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拨出合理的专项经费用来设立导师制的基金当作导师制的实施费用,不包括导师的工作津贴,可用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费用,特别是对于优秀的导师给予嘉奖,除了学生需要鼓励,教师们也需要学校对工作的支持,剩下的一部分可用于支持有能力的本科生在导师的领导下进行科研活动。

(三)完善学生考核机制建设

对学生实行可取的监督措施和进行正能量激励都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案[4]。考察机制的不完善,会使本科生导师制作用降低,以“管理好学生”为工作导向,以“对学生认真负责”为工作基础,针对不同类别的院系制作出不同的一套切实可行考察学生的机制方案。因此,针对未来本科生导师如何更加全面发展的问题,可以进行如下完善:令考核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增加对被指导学生的考核,把对导师对学生的考察与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结合起来,每年可评定一次“优秀学生”给予嘉奖,连续被评为“优秀学生”的学生在推荐研究生时可优先考虑。这样就能较好地使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5]。

四 总结与启示

“导师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以教师为实施基础,因此对于教师的角色各方面要求也会更高,如果教师们在导师制模式实行的过程中有不自愿的情况发生,那么制度的实施也仅仅是“徒有其表”的结果,想要让导师制变得“鲜活”,校方应该在制度建设和保障实施方面下功夫,充分考虑制度实行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理解本科生导师制难以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实际情 况,在一次又一次的改正修订完善建立适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

猜你喜欢
导师制考研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我的考研故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