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课题式暑期实践交互式网络平台”的思考与探索

2019-08-15 00:44吴雨朦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课题校企信息

吴雨朦

暑期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接触社会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学生操作能力、深化学生理论知识、陶冶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暑期实践的普及与发展,参与实践的高校学生人数激增,导致实践单位管理不到位、学生考评机制单一等一系列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大数据时代,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促进高校暑期实践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情况,笔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对286名在读高校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构建高校“课题式暑期实践的交互式网络平台”这一新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一 当前高校暑期实践管理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暑期实践活动是当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模式,受到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但由于暑期实践中存在信息不流通、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大多高校学生对暑期实践的认识度较低,在实践过程中只完成了低层次的感性认知。即使目前互联网技术与暑期实践在信息的交流与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结合与发展,但当前暑期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获取渠道分散、学生存在安全隐患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具有信息流动快、信息多元化等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互联网技术能够在暑期实践的准备阶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招聘信息。数据显示,学生获取实践信息的网络渠道主要有社会招聘网站、学校招聘平台、大学生服务平台、各种公益组织官网等。这些渠道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暑期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意愿自主选择合适的项目以起到自我锻炼的效果。

但随着暑期实践的网络化,多信息渠道在提供大量数据的同时,也会出现信息获取过于繁杂、分散或信息获取不对称等问题。有52.09%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学生在对信息内容的筛选与判断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感受,缺乏判断依据和标准,很容易出现招聘信息不实等问题,还会因过于分散的招聘而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有效监督管理,存在危及学生个人信息或人身安全的隐患。

(二)实践过程监管脱节、教师出现指导缺失

一方面,由于暑期实践地点的分散化、项目的差异化使得暑期实践中所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并且由于暑期这一特殊时间阶段,部分老师离校,使得学校难以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普遍性的帮助和指导,导致暑期实践的监督管理在暑期实践的过程中被弱化或忽视。

另一方面,当前的部分高校只重视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而放松或忽视了教师在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的重要性,有68.53%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在暑期实践中缺少指导老师的适时帮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实践是运用知识、检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三)合作机制尚未健全、校企合作重头轻尾

合作机制主要包括校企合作、高校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三种机制。合作机制的建立既依赖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主动沟通与反馈,又依赖于构成三者沟通桥梁的实践平台和合作管理机制的建立。调查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健全,特别是学生这一活动主体在暑期实践活动中与学校、同学之间大多处于相对分立的状态,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交流。这不仅不利于学校通过学生对企业行为适时进行监管和协调,也难于对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利益进行有效保障。此外,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偏重于招聘阶段的前期工作,对学生实践活动中、后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学校难以及时接收到学生真实、有效的实践数据,难于对学生后续的发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学生思想认识有缺陷、被动完成暑期实践

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对暑期实践活动的认识依旧存在局限性,对暑期实践的概念、形式和意义了解有失偏颇。加之各高校对暑期实践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对暑期实践项目类型认识和接受程度的不同。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过于注重实践的形式和实习过程的完成,而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受访学生中,有24.75%的学生认为参加暑期实践是学校的要求,学生被动接受,所以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敷衍了事,有意识地选择参加那些相对轻松、简单的实践活动,也有部分学生过于功利,注重对薪资的追求而放弃了真正具有实践意义、适合个人专业发展的实践项目。

二 “课题式暑期实践的交互式网络平台”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到实效,必须有效地解决以上的各项问题,为此笔者提出“课题式暑期实践的交互式网络平台”的构建模式。该模式主要包含了“课题式暑期实践”和“交互式网络管理平台”这两个核心模式。

(一)“课题式暑期实践”模式

“课题式暑期实践”: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直接体验或交流讨论等方式发现所要实习企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课题进行立项,在实践过程中展开调查与思考,分析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课题需由学生与企业协商决定,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在实践开始的五日内进行提交。实践课题的研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由学生个人承担。学校要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援助,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提供支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锻炼其沟通协调能力、激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与研讨中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协助企业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升暑期实践意义,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二)“交互式网络管理平台”模式

“交互式网络管理平台”: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利用其跨时空性、普遍性和网络同步性特质,建立集前期应聘、中期管理、后期评价为一体的暑期实践运行、管理与评价模式,提高暑期实践管理的效率。这一模式的建设有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在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应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员工之间的学习和师生之间指导。其次,应该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信息整合与交流,实现共同管理。最后是重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做到信息畅通,以起到学校双向监管与学生自我反思的作用。

三 “课题式暑期实践的交互式网络平台”的实施模块

(一)建立校企合作监管系统模块

校企合作监管系统的建设中应打破传统的只针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的模式,转而建立由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相互作用、及时沟通协调、动态监管机制。这一系统模块的建立可以从校企合作监管机制和长期暑期实践机制两方面来构建。

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及时反馈、跟进监督和协调管理机制。重点以互联网络平台为信息传递媒介,通过4G、5G技术,运用QQ、微信、H5和校企公众平台等软件,将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和相互监督合作的对象。该机制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学生的表现能适时同步反馈到学校,方便学校与企业之间对实践过程中的整体情况与偶发事件进行交流和干预,有利于对学生的监管与考评。二是学校作为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对学生反馈的企业不良行为进行核实和干预,以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三是适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技术援助和帮助,以便于更好、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学生和实践单位的长效实践机制。实践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非朝夕之间即可完成,许多学生在暑期能够真正参与到岗位实践中去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一个月左右时间,这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岗位,往往是刚刚有所了解、尚未完全熟悉其运行机制就要返校了,这就无法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更谈不上总结出先进的工作经验,所以有必要建立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长期实践机制。长期实践机制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学生持续提供实习与培养机会,在第一次实习后学生与企业对双方均较为满意的情况下,可协商学生在校期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继续与企业保持适当的实践与培训关系,并在下一个假期继续前往该企业进行实习,以进一步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二)建立网络培训系统模块

首先,是以学校为主导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模块。在过去,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大多以讲座或宣讲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暑期实践,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所要参加的暑期实践项目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暑期实践认识不全面,难以深刻理解参与暑期实践的意义,不了解暑期实践的项目类型及其可锻炼的能力等。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各校企联合实践的项目,通过制作成PPT、小视频、板块化文稿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向学生介绍实践知识,普及参加实践的意义与必要性。同时结合线上专题辅导、网络答疑等方式,持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进行远程培训。

其次,是以实践单位为主导的实践培训模块。访谈中笔者发现部分公司不愿招收实习生,原因就是学生实习期较短,学生参与实习的培训成本较高、产出效率低,公司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学生提供诸多培训和实践资源后,却得不到具备相应工作效率的从业人员,甚至有时还会因实习生的业务生疏或工作失误造成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增大等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与实践单位提前对实习内容、流程及上岗工作的简单操作进行整理归纳,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文本、短片、演示文稿、实况模拟、远程课堂等多种方式,提前让实习生在网上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和模拟实践,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高效上岗,从而降低因学生业务技能不熟悉而造成的企业损失,打消企业对实习生的用工顾虑。

(三)建立适时交流指导系统模块

暑期实践的指导与交流应该注重跨越学校的界限,充分调动各校老师、学生的积极性,以实践的性质及实践课题的研究方向为分类标准,成立暑期实践交流指导小组。在暑期实践过程中以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为主,教师轮值指导为辅的互动式交流指导模式,加强暑期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便问题及时的发现、沟通与解决。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各校、各实践的互联网平台应加设校企互动、教师问答、学生交流互动等板块,并由中央平台对其进行分配调控,实行24小时管理人员轮值职,对平台进行在线维护与监管。其次,对于多数高校学生而言,其居住地相对分散,暑假期间往往难以有足够的人力进行调查研究,部分信息资源难以准确、及时获取。为提高指导效率,应根据各校、各地区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跨校课题研讨与集中指导。需在当前地区分散的实践平台之上加设以合作监管机制为基础的中央信息调配平台,通过大数据运营平台对学生在暑期实践中所遇到或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分类、适时安排师资力量进行指导与帮助。

(四)建立动态信息与考核评价系统模块

考核评价模块分为实践工作评价和课题研究成果评价两个部分。在传统的实践评价中,大多数学校的考核评价机制依旧是通过企业方开具实践报告、学生自主叙述,教师主观评价的方式为主,缺乏一套客观、准确的科学评价系统。针对这一现象,在实践工作评价部分,可建立“互联网+实习考评”为机制,由学校牵头在各企业间形成学生实践信息网络,在学校、学生、企业之间建立平台信息与资料库,在学生实行的各个阶段适时提供实践信息档案。一是可以使学校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便捷的收集学生的实践资料,了解学生发展的整体情况,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做出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建议对个别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干预管理。二是可以方便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动态考评,使该档案评价内容成为企业在未来毕业生应聘过程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三是可以使高校和实习企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联系桥梁,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根据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调整改善,提高相互之间的服务质量,为今后的工作改善提供第一手资料。

此外,为动态掌握学生暑期实践的课题完成情况,在课题研究成果评价部分,各校专业老师在各实习阶段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实习课题和研究进度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加以指导和修正,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以及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定,从中选出优秀案例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展示。对其中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立项,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更加深入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其实现创新的循环发展。

最后将两部分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形成客观的暑期实践鉴定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并将这些整合性意见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学生本人,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改善自身不足,实现自我成长。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暑期实践的内在价值与激励作用,为企业进行实习生的选拔和应聘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切实增加学生参与暑期实践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 结语

对构建高效、系统的“课题式暑期实践的交互式网络平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课题,要切实转变现有观念,主动作为,在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紧密的联系纽带,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成的合作监督、交流指导、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交互式网络系统平台,这一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未来仍需要不断完善,同时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猜你喜欢
课题校企信息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订阅信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展会信息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