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备管理与实训室管理的协同发展

2019-08-15 00:44李伟霖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4期
关键词:实训室协同实训

李伟霖

实训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根本性标志,高校实验室既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基地,也是学校科研和技术服务的主要场所。其中仪器设备是实训室的主要支柱,是实训室的核心组成部分[1]。实训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设备和实训室,设备是开展实训教学的物质条件,是构建实训室的基础单元;实训室是开展实训教学的空间条件,是对设备的组织搭配及使用架构。

设备离开了实训室,缺乏合适的场地、水电、耗材(含危化品)、供气、排放等基础设施,就无从发挥其作用。同样,实训室如果没有设备,那就是一间空房子,无法担负开展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任务。由此可见,要对不断增加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实训实习场所进行有效管理,任务十分艰巨,形势的发展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厘清存在的问题,掌握其中规律,实现设备管理与实训室管理的效益最大化,使两者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本文从设备管理与实训室管理的互通点、协同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入手,对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探究。

一 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互通点

(一)目标关联

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设备管理关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主要通过设备清查和绩效检查的手段来实现,实训室管理关注实训环境建设以及实训效益,其中实训室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设备利用率和实训室利用率是正向关联的,设备利用率高则实训室利用率肯定高,反之也一样。相同的目标奠定了双方协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愿望,同时也在具体操作手段的结合上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信息共享

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设备单价、数量、实训室面积、排课表等信息关联起来,使得设备全周期管理(含入账、维修、异动、清查、处置等)与实训室运行管理(水电消耗、场地共享、安全与环境等)互联互通、实时联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与实训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并且在可视化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

(三)合理配置

实训设备分为基础类、通用应用类、分析测试类、专业科研类等不同的种类,设备的配置水平决定了实训室的实训教学水平,实训室建设要以实训教学需要为中心,根据本身的属性和实训目标,结合场地、空间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各类设备,高中低端互补,实现立足现状、脚踏实地与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 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不统一,各自为战

部分高校中设备管理与实训室管理的职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如设备处、后勤基建处、教务处、工业中心等,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如设备处负责教学科研设备的管理,后基处负责后勤资产及基础建设管理,教务处负责实训教学管理,工业中心负责实训室场地、实训教学秩序管理等,各个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无法形成合力。教师在办理设备申购、实训室装修等业务时,会面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流程,往往导致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

(二)信息壁垒,数据无法共享

设备管理与实训室管理分别采用不同的系统,如贵重设备共享系统、危化品管理系统、实训室管理系统等。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没有实现共享,导致重复劳动,可能出现数据偏差、重复录入等问题,教学部门无所适从,容易导致对信息化手段的抵触。同时由于信息壁垒的客观存在,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大数据平台难以建设,不符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

(三)缺乏中长期统筹规划

大型的贵重仪器设备最能体现一个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使用管理一直是高校设备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难题[2]。高职院校中部分设备的购置往往容易从个人科研项目出发,购置的设备(特别是贵重设备)仅用于个人的科研项目,与日常教学难以结合,项目结束后容易导致闲置并造成浪费。此外,少数实训室对中长期发展规划不够重视,没有充分统筹考虑学科的长远发展及当前技术发展潮流,缺乏对专业招生、学生就业、技术迭代等可变因素的应对措施。

三 采取有效办法,做好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协同

(一)管理机构协同

实训室管理体系应施行分管校长统一负责制,教学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等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构成校级管理队伍[3]。目前高校普遍采用部门职能整合的方式,如成立实训室与设备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含实训室管理中心)等职能部门,对设备与实训室的管理职能进行有机结合。其中,实训设备管理、实训室安全(含危化品、特种设备)、实训项目建设等归资产部门管理;实训室教学管理内容较多,包括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师资格认定等,应归教务部门管理;场地装修专业性较强,划归基建部门管理。

(二)绩效评价协同

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激励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能够达到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高职实训教学的目标[4]。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应实现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劳动,对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可能实行量化。此外,应建立设备预算、实训面积等投入因素与实训课时、科研项目等产出因素相互关联的客观评价体系,通过加权系数,得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办学效益量化指标。

设备使用绩效与实训室使用绩效正向类比,其最终目标资金投入与人才培养效果的产出比,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做好顶层设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设备资源的配置中,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利用率,还要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利益[5]。管理目标的 协同应以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作为指导,将近期目标与中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专业、学院的发展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当中,避免短视行为,突出侧重点。

(三)管理手段协同

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部门应联合开发建设大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贵重设备物联共享、实训室排课、设备使用绩效统计、实训室安全管理等系统应实现互联互通,充分运用当下最新的前沿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办公等,利用手机终端APP应用程序,减轻设备清查、绩效检查、资产报废等工作的劳动量,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设备购置及实训室建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实训室装修与设备购置协同

大规模装修实验室在高等学校不是经常性的工作,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学科发展、培养人、提升教学科研条件、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有着重要作用[6]。学校不同部门应做好衔接,防止设备买回来后由于场地没有装修好导致闲置并造成浪费。同时,装修设计时必须满足设备的水、电、气等具体要求,避免重复装修。相同类别的实训室尽量安排在同一栋楼,其装修风格容易统一,也便于学生使用及设备共享,提高整体感及利用率。

设备和实训室是高等院校开展实训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础条件,对提高办学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好统筹协同,发挥合力,避免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力争用较少的设备购置经费投入,达到最大的实训绩效,实现设备管理和实训室管理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主业务提供坚实的设备与实训保障。

猜你喜欢
实训室协同实训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