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探讨

2019-08-19 01:34劳传毅黄昌琴周宇峰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0期

劳传毅 黄昌琴 周宇峰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重症病房接受医护治疗的4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的结局将患者划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其中死亡组16例,生存组24例。所有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的3 d之内均接受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生存组,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脑电双频指数最小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大值、脑电双频指数平均值以及GCS评分均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突出,脑电双频指数具备无创、直观、已操作以及可连续监测等优势,可以作为急性脑损伤预后早期客观性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关键词】 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急性脑损伤; 预后评估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in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by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ispectral index.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the prognosis,16 cases in death group and 24 cases in the surviva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ispectral index within 3 d after entering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he patients sex,age,intensive care time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wererecorded.Result:In sex,age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e of patients in the deat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vival group.The 1 year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urvival group,and the time spent in the ICU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urviva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bispectral index mean,thebispectralindex max,the bispectral index min and the GCS score of the deat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in the surviva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ntinuous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The bispectral index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intuitive,operational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and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objective index of the prognosis of acute brain injury.It is worth of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bispectral index; Acute brain injury;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Stone Hospital,Dongguan 523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0.035

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老龄化问题的持续性深入,临床中急性脑损伤患者数量也在持续提升,临床中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并且预后差异也比较突出,这也间接衍生出了关于如何准确评价患者预后效果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是一种构建在时间、频域以及次级频谱参数基础上的综合性参数,其主要应用在脑电图领域中,采用分数方式表示,分值为0~100分,主要体现的作用在于镇静深度以及大脑清醒程度[1]。近些年,国内有许多关于应用脑电双频指数判断麻醉深度与机械通气镇静情况的评估报道,其作用相对而言比较理想[2]。对此,本文围绕着脑电双频指数,简要分析在急性脑损伤方面的预后评估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重症病房接受医护治疗的4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临床中被确诊为脑损伤。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性脏器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根据研究要求完成相应检查。40例患者中原发性脑损伤16例,继发性脑损伤24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61.2±8.0)岁。发生脑损伤的原因: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心肺复苏手术以及颅内感染。按照预后的结局将患者划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死亡组16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生存组2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的3 d内均接受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其中5例在停用镇静剂后24 h开始监测,连续监测时间为12 h,每隔30分钟记录一次脑电双频指数。同时记录信号质量的指数、肌肉活动指数,采用信号质量指数50%~100%和肌肉活动指数<45 db时的脑电双频指数,并对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记录脑电双频指数的最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小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大值、脑电双频指数平均值,分别代表镇静水平、镇静时麻醉深度、整个镇静水平与麻醉深度。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计算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情况的评分(包含具体为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生理指标,评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健康情况越差)和1年存活率(1年仍存活例数/观察总例数),记录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过程中GCS评分,评分内容主要是以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为主,评分最高15分(意识清晰)、最低0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昏迷情况越严重,未达到8分为昏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生存组,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损伤监测指标对比 死亡组的平均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大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小值脑电双频指数以及GCS评分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借助神经系统的查体开展评分属于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昏迷程度评估方式,但是這种方式并不能实现连续性的监测,同时监测结果也并不是非常直观,主观性影响比较突出,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形成结果偏差,特别是对于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无法实现准确的判断,很容易形成评价的误差。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属于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辅助检查方式,但是需要专业人员的判断与解读,所以在时间成本、直观性效果、经济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无法经常性、重复性的检查,同时也并不是非常适用于急性脑损伤的常规检查需求。

当前临床中诊断脑损伤主要是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作为主要依据,近些年伴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电生理诊断以及预后效果评价等技术逐渐被临床推广和普及,在多种疾病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无论是原发性的急性脑损伤还是继发性的急性脑损伤都会导致患者昏迷,此时患者发生致残、致死的可能性都比较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因此,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而言早期的病情判断非常重要,但是当前临床中仍然缺少一种可用、简单、直观以及可靠的评价方式[4-5]。

国外有研究显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应用在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转归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同时发现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果超过60与生存率、神经学转归等呈现出独立的正相关,同时有研究发现意识障碍的程度会间接提高脑电双频指数值的下降程度,创伤和非创伤病因之间的脑电双频指数值并无明显的差异[6]。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死亡组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生存组,ICU入住时间也明显短于生存组,间接证明了死亡组病情相对比较重,同时生存时间也比较短。

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自动化处理之后的脑电图定量分析标准,双频谱的分析方式具备统计学特征,其能够应用非线性的特征现象,脑电图信号也可以被转化为大量神经细胞的非线性耦合产物,属于一种高度非线性多单元的复合体,其能够将时间、幅度的关系以原始电脑信号的方式转变为功率与频率的信号,这一种时域的改变涉及了傅立叶变化,脑电双频指数的数据范围从0~100,0代表电位脑电,而100则代表完全清醒脑电。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主要在于麻醉学的领域,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研究都证实了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能够可以应用在患者镇静清晰方面,可以作为患者镇静药物剂量的滴定式调整依据。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会因为麻醉与镇静效果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因为抽动、咳嗽以及护理吸痰等操作发生改变[7]。信号质量指标会直接反应信号质量,其质量在超过50%时的脑电双频指数数值会非常可靠[8]。肌电活动数值会直接体现肌肉的电活动情况,肌肉颤动会形成高频的伪差,从而对脑电双频指数数值形成影响,所以需要确保肌电活动未达到55 db时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值,保障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9]。

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的平均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大值脑电双频指数、最小值脑电双频指数以及GCS评分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充分证明死亡组患者的早期脑电双频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生存组[10]。另外,从结果中可以明确,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评分越低时脑损伤程度会越严重,此时神经细胞的破坏会更加严重,脑电双频指数的水平越低患者的预后效果便会越差,这与其他许多研究有着较高相似性[11-14]。

GCS评分属于临床中常用的意识状况平台,其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其能够有效表现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和脑损伤预后效果的好坏有着密切关联性[15]。在临床中,GC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会因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客观意识等方面的因素遭受影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在可靠性与客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对而言,脑电双频指数数值更加直观,其能够有效的表现无语言回答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脑电活动水平,所以腦电双频指数的监测在实际价值方面更加突出,具备无创、直观以及易操作等优势[16-20]。

综上所述,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突出,脑电双频指数具备无创、直观、已操作以及可连续监测等优势,可以作为急性脑损伤预后早期客观性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司林杰,姚洁,等.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5):233-234.

[2]许超,李伯恩,李芳,等.脑电双频指数评价2种剂量纳洛酮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09-1011.

[3]董伦,汤灿,张恒柱,等.颅内压及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7):515.

[4]赵丽姝,张莉,杨光虎.持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脓毒症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6):123-126.

[5]王芳,王军,徐鹏,等.早期脑电双频指数和凝血功能监测对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河北医药,2018,23(1):45-47.

[6]钟映玉,肖百芳,黄寿新,等.脑电双频指数结合Ramsay、SAS评分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监测评价[J].海南医学,2017,28(22):3720-3722.

[7]蒋敏,王军,徐鹏,等.脑电双频指数及凝血功能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老年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11):1003-1004.

[8]张艳梅,金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监测麻醉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5):459-462.

[9]徐鹏,何飞,范国峰,等.目标温度管理时心动过缓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8):939-943.

[10]刘艳,张莉,王红梅.脑电双频指数联合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持续镇静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6):1928-1931.

[11]张春丽,徐志新.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脑电双频指数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5):2462-2464.

[12]苏利伟.顺式阿曲库铵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长期饮酒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术后认知功能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7,23(12):1308-1310.

[13]陈志强,王莹,于子荞.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与脑电双频指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7):3396-3399.

[14]何峻,吕爱莲,戴瑶,等.BIS监测与RAS评分在肺性脑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7):110-113.

[15]王珊珊,张志捷,祁宾,等.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2):53-56.

[16]王聪,龙连圣,辛志成,等.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11):984-989.

[17]陈都,徐峰.血尿酸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创伤性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8):144-145.

[18]胡卫红,曹鸿挺,张薇,等.足月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早期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与脑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0):5014-5017.

[19]刘志勇,王瑞泉,康淑琴,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脑功能监测意义[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24(9):233-234.

[20]李磊,李丽君,孙伟伟,等.多导长程录像脑电监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5):555-558.

(收稿日期:2018-08-13)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