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甘蔗酒加工工艺研究

2019-08-20 03:03张晓玉袁学军环玉晶符锦丹
食药用菌 2019年4期
关键词:甘蔗汁甘蔗渣酒石酸

张晓玉 袁学军 环玉晶 魏 琛 符锦丹 王 淇

灵芝甘蔗酒加工工艺研究

张晓玉 袁学军*环玉晶 魏 琛 符锦丹 王 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以果蔗为试验材料,设置酒石酸、糖度、蔗渣/甘蔗汁、除酒泥时间、灵芝用量、温度这6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处理,通过测定pH、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2含量、干物质含量等指标,研究甘蔗酒质量的变化。综合测定各项指标的结果: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酒石酸依次为0.5 mg/kg、0.7 mg/kg、1.0 mg/kg、1.2 mg/kg、0.3 mg/kg、0;含糖量依次为25%、22%、28%、19%;甘蔗渣/甘蔗汁依次为0/20、1/20、2/20、3/20;除酒泥时间依次为18 d、14 d、22 d、26 d;灵芝用量依次为6 g/kg、3 g/kg、9 g/kg、0;温度依次为28 ℃、自然温度、20 ℃。灵芝甘蔗酒的制作最佳条件为酒石酸0.5 g/kg,含糖量25%,甘蔗渣/甘蔗汁0/20、除酒泥时间18 d,灵芝用量6 kg,温度28 ℃。

甘蔗;酒;灵芝;质量指标;条件比较

灵芝含灵芝三萜、灵芝蛋白、灵芝多糖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过敏、抗衰老、抗神经衰弱、保肝解毒、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支气管哮喘、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作用,因此,既可药用,也可保健,是比较理想的保健营养源。

甘蔗隶属禾本科、甘蔗属,是热带、亚热带长势旺盛、植株高大的高秆单子叶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甘蔗产品加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制糖工艺[1, 2]和燃烧酒精[3, 4],也有少量加工成其他产品的报道,如:甘蔗果醋、甘蔗白酒、甘蔗复合果酒等[5~10]。本试验对影响灵芝甘蔗酒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以便为其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赤灵芝();黑皮果蔗(Roxb.),糖度为16%,pH 4.5;红砂糖。

1.2 方法

分别设0 g/kg、0.31 g/kg、0.51 g/kg、0.71 g/kg、1.0 g/kg、1.2 g/kg 6个酒石酸浓度处理;设含糖量19%、22%、25%、28% 4个糖度处理;设置蔗渣/甘蔗汁0/20、1/20、2/20、3/20共4个比例;设14 d、18 d、22 d、26 d 4个除酒泥时间;设0、3、6、9 g/kg 4个灵芝用量梯度;设20 ℃、26.8 ℃和自然(14~32 ℃)3个温度处理。

工艺流程为:甘蔗洗涤→去皮→压榨→过滤→配方→消毒→发酵→除酒泥→窖藏→沉淀→检测指标。

pH采用pH计测量;酒精度采用密度计法测定;糖度采用斐林法测量;甲醇含量采用品红-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二氧化硫含量采用碘液滴定法测定;干浸出物采用比重瓶法测定。

灵芝处理:灵芝筛选、清洗、干燥、破碎、20目过筛,备用(酿酒配方时使用)。

1.3 统计分析

用南京农业大学王韶华教授发明的sts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酒石酸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为,不加酒石酸和添加量为0.3 g/kg时,甘蔗酒不发酵;其余4个处理,随着酒石酸添加量的增大,甘蔗酒的pH、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总SO2含量逐渐上升,而干物质含量各处理差异不大(表1)。所有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酒精度≥6%、干物质含量≥18 g/L、甲醇含量≤450mg/L、总SO2含量≤250)。酒石酸添加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0.5 g/kg、0.7 g/kg、1.0 g/kg、1.2 g/kg、0.3 g/kg、不添加,综合比较6个指标,最佳酒石酸添加量为0.5 g/kg。

表1 不同酒石酸添加量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注:不加酒石酸和添加量为0.3 g/kg时不发酵,故无测定数据;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下表同。

2.2 糖度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随糖度的增加,各处理甘蔗酒的pH、酒精度、甲醇含量、干物质的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残糖量和总SO2含量呈下降趋势。含糖量效果由佳到差的顺序为25%、22%、28%、19%,综合比较6个指标,最佳糖度处理为含糖量25%。

表2 不同糖度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2.3 甘蔗渣∕甘蔗汁处理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随着甘蔗渣含量的增加,各处理甘蔗酒的pH、甲醇、总SO2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酒精度、残糖量和干物质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表3)。综合比较6个指标,甘蔗渣∕甘蔗汁处理效果由佳到差的顺序为0∕20、1∕20、2∕20、3∕20,最佳比例为0∕20。

表3 不同甘蔗渣∕甘蔗汁处理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2.4 除酒泥时间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除酒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甘蔗酒的pH和干物质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甲醇和总SO2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酒精度则为先上升后下降;残糖量则先下降后上升。除酒泥时间效果由佳到差的顺序为18 d、14 d、22 d、26 d,综合比较6个指标,最佳处理为18 d。

表4 不同除酒泥时间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2.5 灵芝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随着灵芝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甘蔗酒的pH、残糖量和干物质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酒精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灵芝三萜和甲醇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总SO2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味道由微甜逐渐到较苦(表5)。灵芝用量处理效果由佳到差的顺序为6 g/kg、3 g/kg、9 g/kg、不添加。综合比较8个指标,灵芝最佳用量为6 g/kg。

表5 不同灵芝用量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2.6 温度对甘蔗酒质量的影响

各温度处理间的甘蔗酒pH存在极显著差异。28 ℃处理,甘蔗酒的酒精度较高,为13.8%;残糖量较低为1.5%;甲醇含量和总SO2含量分别为104 mg/L和114 mg/L;干物质含量较高,为25.8 g/L。所有的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3个处理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为28 ℃、自然温度、20 ℃,综合比较6个指标,选择温度为28 ℃。

表6 不同温度下的甘蔗酒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3 结 论

灵芝甘蔗酒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6种因素的研究显示:灵芝甘蔗酒制作的最佳条件为酒石酸0.5 g/kg,含糖量25%,甘蔗渣与甘蔗汁比值0 ∕ 20,除酒泥时间18 d,灵芝用量为6 g/kg,温度为28 ℃。

[1] 吕雪萍, 丁慧敏. 蔗混合汁臭氧脱色的研究[J]. 广西糖业, 2015(5): 29-32.

[2] 谢彩锋, 马英, 丁慧敏, 等. 一种甘蔗混合汁无硫二步澄清工艺优化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 37(7): 63-67.

[3] 刘晓峰, 李莉. 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 山东食品发酵, 2015(4): 25-27.

[4] 闫德冉, 王林风, 程远超, 等.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工艺探索与应用[J]. 酿酒科技, 2012(9): 93-95.

[5] 龚红菊, 党文新, 安秋. 甘蔗果醋加工工艺及最佳配方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3): 140-142.

[6] 贾娟. 紫薯、甘蔗复合保健酸奶的工艺研究[J]. 中国果菜, 2016, 36(2): 10-13.

[7] 白水宝. 马蹄甘蔗汁饮料的研制[J]. 食品与机械, 2004, 20(4): 46-47.

[8] 张远平, 李静, 蚁细苗, 等. 甘蔗白酒发酵工艺对产酒和产酯影响的研究[J]. 广西蔗糖, 2013(3): 28-31.

[9] 李秀萍, 吴幼茹, 王在谦, 等. 甘蔗果酒发酵动力学研究[J]. 酿酒科技, 2015(5): 42-45.

[10] 邱怡筠, 侯周超, 高本杰, 等. 芦荟甘蔗复合果酒精酿工艺的实验与探究[J]. 工程技术, 2016(12): 59-6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11100036)

张晓玉(1998—),女,河南信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果酒的研究。E-mail:3148898744@qq.com。

袁学军(1967—),博士,男,教授,山东单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要从园艺及其产品加工方面研究。E-mail:yuanxuej@163.com。

S567.3+1

B

2095-0934(2019)04-268-03

猜你喜欢
甘蔗汁甘蔗渣酒石酸
降解周期可调控的甘蔗渣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分析
HPLC 法测定药用辅料L(+)- 酒石酸中的D(-)-酒石酸含量
双重封闭对建筑用6463铝合金酒石酸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改性甘蔗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铬的吸附①
甘蔗汁中絮凝物产生的影响因素
响应面法优化桑葚-甘蔗汁复合饮料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欧盟重新评估偏酒石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最美女孩
用发酵甘蔗渣饲喂肉牛来提高肉质香味的方法
葡萄皮渣中酒石酸的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