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19-08-21 01:09刘松庆
成才之路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刘松庆

摘 要:构建数学生活化课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综合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文章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对数学生活化课堂进行分析探讨,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策略;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0-0051-02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应用生活经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概念理解

在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深入了解数学学科内容,避免学生对数学课程出现认知偏差,给今后的数学学习埋下隐患。为了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双向化教学,教师应做到创设具有实用價值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概念、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当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为依据,打造情景化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切生日蛋糕的生活情境,围绕学生生活经验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思考问题:“小明在切生日蛋糕时,把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切成4份,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平均切成8份后,每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如果将这8份蛋糕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在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8支笔代替8份蛋糕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将多份数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深入理解“不仅可以把蛋糕看作一个整体,还可以把多份蛋糕看作一个整体”,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挖掘生活素材,促进学习体验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应当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以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为依据,通过科学合理的筛选和加工,将那些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挑选出来,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统计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家中水费和电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和记录相关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还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其他事物或喜爱的电视节目进行调查和统计,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调查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统计数据进行区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整理、收集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并理解统计图表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图清晰地表达数据、反映生活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情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生活化水平,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做到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解答数学难题的方法,并能养成以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可在动手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以及间距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路灯之间的问题、栏杆之间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指感受间距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索中,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排列队形,亲身经历和感受植树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感悟、建构、掌握数学知识。

四、设置生活问题,拓展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巧妙设计数学问题。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应适当,不能过难。过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问题设置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众所周知,现代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数学问题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为此,教师应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索测量实物体积的方法,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体积与容积等度量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室内的物品进行观察,找出桌子、黑板、凳子、书本等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让学生联系之前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索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指导学生利用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观察、分析,进一步掌握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设置生活问题,能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优化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通过探究、猜测、验证的过程,有效促进自身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郑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2]宣以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3]林玉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4]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6]吴信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生活化课堂创新思维数学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立足生活,有效改善高中政治教学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