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新式课堂”探析

2019-08-22 04:48李莹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活动

摘 要 思想道德水平代表了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国家必然有着良好的社会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道德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思政课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新式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新式课堂 课堂活动

作者简介:李莹,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327

一、新式课堂的含义及意义

教育与生活应该是一体的,并非决然剥离。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学校里,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际生活那样,有可以引起思维经验的情境。思政课的改革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打破原本的课堂模式,向新式课堂转变。

所谓新式课堂,指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把传统的老师讲“与我无关”,转变成我是课堂主体,与我有关。新式课堂的新在于融入了课堂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在生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知识,收获经验,获得全新的课堂体验。新式课堂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式课堂主体性的变化让课堂有了全新的气息。首先,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这种心里角色的转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对课堂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其次,新式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特长等进行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不能被忽视。邓小平同志提醒,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进步是经济进步和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进步。在经历了“扶不扶”和“小悦悦”事件后,血淋淋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社会道德建设上。党的十九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政课是树立良好道德观念、提高社会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的课程。上好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传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智力界定为有机体主动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的,主动建立新的认知机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进行中要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适应性,不断地革新、改进认知结构,在实践中勇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创新认知结构需要勇敢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注入“新鲜血液”融入新的元素,营造全新的课堂体验,让课堂实现“大变身”。传统思政课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时间占用过满。管理学中的理论管理者的圆,意思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画一个圆,不能把圆画满,要留有一个缺口,以便下属实施。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同样适用。在课堂设计中,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学生。

第二,师生之间“零”沟通。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只顾自己听,二者完全剥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少,沟通少,甚至“零”沟通。这不利于教师授课,更不利于学生学习。

第三,生生之间“零”沟通。教学设计缺少课堂活动,生生之间“零”沟通。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不利于培养班级的凝聚力与合作意识。

第四,缺少学习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其核心特征是学习者必须保持主动心,积极学习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的构建性学习,而构建主义教学观则强调教学是创建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 传统的思政课中,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课,很少主动思考,长此以往形成了被动学习的状态。被动的学习状态会影响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建构。

三、改变传统思政课的解决对策

(一)课堂活动

为解决传统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得出,课堂活动是最有效的方法。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一直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而课堂活动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正强化作为鼓励。正强化指:为了使某件事以后继续发生,在事后采取一定积极刺激的方法。比如:奖励、表扬。学生得到相应的正面刺激,变得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越多参与课堂活动就能获得越多的正面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快乐课堂由此产生,寓教于乐由此展现。

课堂活动使理论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将其应用于实践,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会学会用,活学活用,最终应用到生活中去。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符合我国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实用主义理论,他认为教学不应该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受教育者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做是根本。因此,教师在課堂中应该广泛应用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力亲为,收获不同的体验。

(二)活动设置

课堂活动的设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的过程。比如:小组讨论、辩论赛、模仿、演讲、表演、游戏等。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活动设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案例教学。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寻找相关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在案例中感悟理论,给学生更真切的体验。第二,创新意识。善于把握教学重点,运用创新思维设置新颖的课堂活动,展现教学趣味。第三,社会热点。立足当下,搜集社会时政热点,找出引起事件的根本原因,结合相应理论,设置符合社会热点的活动。第四,学生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喜爱程度、接受程度、知识储备等各方面因素,选择接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性格、年龄相适应的素材,进行设置。

课堂活动的设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第二,有利于学生获得全新的课堂体验;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四,有利于学生的思辨、创新、语言表达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第五,有利于把零散的知识重新整合,创设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

(三)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新式课堂”的中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多的教学活动,保证活动新颖,开展起来更受学生欢迎。例如:辩论赛。辩论赛是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置的辩论环节,给出一个观点,设置正方和反方,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挑选几名代表,上台参与辩论。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在旁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学生找出的思路,大胆辩论,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展头脑风暴,最终完成整个辩论活动。

辩论赛的设置是一种大胆尝试,让学生围绕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入辩论,将课堂与辩论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性。辩论赛中学生必须进行主动思考,给对手强有力的辩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主动思考,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辩论赛中学生对于大众认可的观点容易掌握,但对于小众的观点(道德方面不被大众接受的)观点就显得语言匮乏,束手无策。这增加了辩论赛的难度,刺激性也由此而来。更加拓宽了辩论赛的广度和深度。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思辨方面尤为突出,还要求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有迅速做出反应的能力。临危不惧,结合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和查找的资料,迅速扭转局面,转危为安。适时给对手创设难题,紧扣理论主题,最终取得胜利。因此,辩论赛不是培养学生某一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教师的参与有利于带领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活动。课堂活动的进行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学生主体。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2.教师引导。在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在旁边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即:不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因材施教:教师需要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与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目前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4.树立自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最后,活动实施后要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适时调整,改正不足。

黨的十九大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理想,信仰是人生的方向,一个人有信仰,有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新式课堂”就是思政课的信仰,是新的前进方向,推进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加快我国文明社会的建成,新式课堂将指引我们朝着新的方向奋进,朝着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目标前进。

注释:

王艳.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

庞海云.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10).

参考文献:

[1]杨祥冰,潘向红.思政课“专题式讲授与开放式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8).

[2]吕东明.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7(7).

[3]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现代转换与发展——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理路[J].临沂大学学报,2017(10).

[4]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成果导向”型教学实践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7).

[5]叶登耀.音乐元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专题式教学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17(3).

[6]创造性教学活动探析——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

[7]梁飞琴.坚定文化自信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教学反思[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6).

[8]权麟春.论实践教学的实践理性——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活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强化“孝道”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关于民办专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思考
分析在校大专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丰富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