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治》编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的重要性

2019-08-22 04:48江柃仪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的法治教育呼唤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进行重大改革。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将之前的必修二《政治生活》进行内容整合,形成新的必修课程《政治与法治》模块,对推进高中生法治教育的普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推动法治意识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 法治意识 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柃仪,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332

当今中国已经迈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法治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要求我们对法治精神的培育必须要有新思考、新路径。这一轮教材内容的整合符合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教材发展趋势。将《政治与法治》模块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改革(以下简称改革)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性质,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作用。

一、改革符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后备军的核心任务,法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法制教育,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法制宣传引导,让学生们内心种下敬法守法的种子,逐步提高全民族法治和道德修养,进而推进良好法治社会的形成。撰写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机统一为主线的新教材,针对高中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治教育是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等基本内容不仅要体现在“教材中”、“课堂上”,还要以多种方式促使其进到学生的“头脑里”,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亲身参与知识的生成,深刻准确地理解法治内容,建立法治思维,内化法治意识,外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捍卫社会主义法治。

(一)符合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思想政治定义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课堂。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人文性及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实时地呈现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关灌输和教化,搭建起学生成长需求与时代问题的桥梁,使其坚定政治立场。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作为价值引领,以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理论作为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教科书内容的整合既需要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需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法治意识无法建立在对法治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针对高中生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尤为重要。为保证教材的生动活泼,宜结合当今社会中出现的突出现象进行探讨,抨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和讴歌保卫青山绿水的正面典型,让同学们直观的对比、审视、反思中积累一定的法治知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和矛盾。

(二)符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判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过硬品格,培育关键能力。换句话说,核心素养旨在培育一种能力。根据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意识到基础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工具,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核心媒介,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通过讲述宪法中规定的人民主体地位的来源与重要性,明确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建立法治意识;通过讲述我国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与艰难历程,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树立坚定的法治信念。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夯实广大中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整合资源,满足学生理论学习的现实需求

在高中政治学科基本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致力于追求真实性学力以及真实性学习,而真实性学力归根到底指的是“可信赖、可迁移、可持续的真实的学力”,若将知识内容形成一种结构、一个系统,那么在生活中就可以轻松拿来运用,这是有实践经验进行支撑的知识体系。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以往的必修模块中,法治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堆积,法律知识结构不平衡,这都会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法制和法治的概念及关系模糊不清、对于宪法地位的认识不准确等。针对这些现实情况,为了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将法治意识与政治生活整合为一,使其符合科学、系统的知识学习模式,符合高中生认知能力的特点。

二、改革符合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趋势

中学教材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教材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要实现综合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须在教育的关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即课程内容的改革。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必然对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教材改革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教材建设全过程,为大中小学课程教学提供优质的载体和媒介。

(一)教材内容改革的急迫性

教材内容改革具有时代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一举措把法治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青少年法治教育也将承担更艰巨的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整个民族的希望,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培养和价值引领对于推动和影响整个社会法治意识极为重要。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需要根据现实社会背景及学生实际发展规律而定。对知识进行选择、组织、加工、编排以适应人的发展,是教科书的核心所在,教科书在本质上是意在形成教育与教学展开的基础话语空间。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识。根据党的理论创新和时代的发展,应及时修订和完善教材,使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思想政治理程体现时代性、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实现“法治梦”的路途中,各领域中仍存在许多挑战,这对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如:自“我爸爸是李刚”事件以来,“拼爹”这个新名词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接踵而至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等言论,对于处于学习阶段且有升学压力的中学生来说,无一不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拼爹”背后的实质是权力,即权力社会中的“权力主治”,这与崇尚“规则之上”的法治精神相矛盾,这时,学生们会如何选择呢?这就需要在情境体验、参与互动、探究分享、理性反思中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建立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体系,进一步明晰自身行为规则,理解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进行正确地价值判断。

(二)优化法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在对教材全面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法治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化整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应有之义。改革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通过以往教材法治意识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分析来观察不足之处,找到新教材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内容重构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充分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凝炼不同的学习主题,分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主题。比如从“人民当家作主”主题二中的内容来分析其整合变化的合理性:在旧课标中,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被放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框中,并通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给与定义,而其他两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大民代表大会制度)则在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进行阐述。在新课标中,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整合为一模块即“人民当家作主”来进行阐述。这一内容的归纳整合有利于学生对于我国政治制度的整体性理解,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通过掌握我国政治制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明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三、改革是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

(一)认清“三股势力”图谋的需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各国各地区关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不稳定性因素也显著增多。诸如,“东突”恐怖势力是“三股势力”主要力量之一,它与中亚的一些组织勾结,狼狈为奸,披着宗教面纱,打着“民族独立”的幌子,大肆宣传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意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势力将学校作为其主要渗透目标,蛊惑学生,导致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在遇到冲突时,容易采用粗俗狭隘的民族认同观。鉴于此,我国采取了重要的应对措施,在2019年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严重践踏人权”等七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方面做出的努力,一个个务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彰显了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是正义的斗争,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捍卫促进人权的坚定立场,在国际社会和舆论场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发布白皮书这一政治性官方声明,突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一贯鲜明的态度,适时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法执政的坚定立场,在新一轮教材改革中,将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别进行系统地阐述,使同学从内心唤起对党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深远意义认同,同时论证了我国始终致力于成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坚定捍卫者、支持者和推动者,澄清了国际敌对势力的抹黑与污蔑。

(二)维护我国政治安全的需要

“三股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和“宗教”的旗帜来煽动民族仇恨,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一方面,制造暴力恐怖袭击,公开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与我党争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在此严峻的情况下,理解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中国公民的义务,对于维护中国政治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目前,新疆的反恐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实现“社会稳定,长期稳定”这一总体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错误思潮涌现的今天,要懂得法治是防御政治安全风险的最佳利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这时,积极推进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迎合这一急迫性现实需求,教材改革适时将依法治国整理为一条主线,一方面,从简述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展现我国一直在坚持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前进,对实现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日可待的认同。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识别破坏民族团结的反动思想,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明确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性,自觉维护我国意识形态保持着正确的方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目标必将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四、改革符合建设新时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一)奠定建设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

卢梭曾说:“所有法律的第一条就是要尊重法律。”法律只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才能发挥其效用。如果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那么建成法治社会的希望就很小。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现在抓起、从学校抓起,教材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必须是科学的、寓理其中、具有时代价值意义的,将法治教育进行系统性整合,渗透到各个章节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治与德治体系,在学生的心灵埋下法治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构建法治国家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领悟,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遵从,表现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引导全社会自觉地树立法治信念,让人们从内心信仰和尊重法律,积极遵守宪法和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现。国家是民权的守护者,有梦想,才会有前进和创新的动力。

(二)法治梦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一同见证了中国的伟大转变,中国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虽然人们看到了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但也意识到了实现目标之间的差距,社会中仍然有不好的现象存在。究其根源,在于对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梦这一认识不够深刻,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还未深入到位,依法治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相分离。在依法治国的推进过程中,重中之重是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要强化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力度,明确教育目的,养成依法行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韩非子:“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意识作为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柱,是衡量国家法治发展水准与进程的核心指标之一。这不仅有助于为中国培养合格的守法公民,也有助于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注重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

将《政治与法治》整合纳为必修课程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正确抉择。改革开放以来,一切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将治国理政更深地融入法治轨道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教学时应注意教材的变与不变,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有效完成培育新時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学智,张振,王佳楠.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大中小学教材制度体系建设:困境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2018(6):133-136.

[3]刘军.对内地高校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的现实思考——以广东高校为例[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6(11):72.

[4]国务院新闻办.《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EB/OL].http://ww 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8/c_1124247086.htm.2019-03-18.

[5]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09-28.

[6]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09-05.

[7]习近平.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N].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14-09-06.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