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方法探究

2019-08-26 01:24王国魁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方法探究道德与法治

王国魁

摘 要:国家认同感是个人对于自己的、国家的认同,由此产生的归属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国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或者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认同感不强烈。经济的全球化也容易消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凝聚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律;国家认同;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027-02

国家认同是公民对国家忠诚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还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表现。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国家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在信息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接触到的思想更趋多元化。

为了避免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国家认同感的“离心力”增强,我们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对青少年做好思想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国家各项发展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探讨提高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方法。

一、国家认同的界定

国家认同这一概念一开始是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使用的,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在我国开始使用。

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的国家的心理认同感,是公民对国家的文化、政治、民族等要素的评价和认识,是公民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升华,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国家认同素养的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确立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既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本文以九年级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为例,探究提高学生国家认同素养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让学生自觉生成学习内动力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就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当今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国民都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作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可能感到比较陌生,不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用小视频的形式展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三个阶段国家整体状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经历了一些动荡,人民在精神上还没有从连绵的苦难中走出,在物质生活上也得不到满足,旧有的经济制度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寻找一个能够改善民生的新制度迫在眉睫。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就能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选择进行改革开放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党的决定是完全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决定。学生因此能够坚定信念,相信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必然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二)结合地域发展情况透视改革开放,增强学生自豪感与使命感

改革开放顾名思义,一是改革,二是开放,对内是改革,对外是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始,继而便是城市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我国的对外开放则从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特殊政策开始的,然后开展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全国共同发展。海南就是在这一时期顺应时代要求建省、办经济特区。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学会利用本地区的优势,借用区域特殊性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的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经济特区到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转变,海南被推向新的歷史起点。学生生活在本省,同时也享受本省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的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出发,感受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有利影响。以医疗发展为例,海南成为自贸港之后,医疗创新成为产业的新风口,医疗的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国家为海南医疗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都能感受到就医的便利,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海南同时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唯一举办地,论坛成立17年来,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成为连接中国与亚洲和世界的桥梁,也成为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平台,作为海南本省居民,学生们不仅能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国内的发展,也能从国际形势上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从而建立强烈的自豪感。

(三)通过社会实践感受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律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堂上,也应当进入现实生活,通过生活的实践,接触和沟通深化对改革开放的了解,增强对国家发展进程的了解。改革开放是一个关乎全国的政策,然而,改革开放并不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它影响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机构乃至每一个人。因此,教师应当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即改革开放并不遥远,它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中学生进行有关改革开放的实践并不是不可进行的。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和各种社会事业都取得重大的成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各种丰富的社会活动,比如组织社会调查,学生分小组选题目,从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旅游业的崛起与发展、海陆空交通的发展、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等各个角度考察海南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了解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发展,感受海南乃至国家的发展,让学生建立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材料,结合个人的生活与国家的发展,在教学中组织举办辩论赛或者交流会,让学生们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增强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感受改革开放在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改善作用,感受改革开放在中国腾飞中的作用,感受改革开放对中国命运发展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十足的创造性和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发展性。

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建立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建立对人民和社会的认同,需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

在授课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政策,这一过程促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把践行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变成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地区、身边的美好,让学生建立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建立对国家的归属感,从内心深处生发民族的自豪感!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海南省“十三五”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升海南黎族地区初中生国家认同素养的研究”(编号:QJH201710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富兴,高潇怡.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2]张慧红.以国家认同感培养为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

[3]吴晨华.教育戏剧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

[4]金利.对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Z1).

[5]广州市第16中学政治科组.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J]. 教育导刊,2000,(12).

[6]李晓东.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转变[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3).

[7]哈尔滨市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研究会召开年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4,(1).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方法探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