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特质 重视言语实践

2019-08-27 20:52孙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兔子特质词语

孙凤

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具有整体意识、主动识字,从而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质,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规律?如何激活儿童的言语体验,在实践中去运用去感悟,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笔者以为,需要紧扣文本特质,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这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学生易于理解。下面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如何关注文本特质,重视言语实践。

一、精心导入,想象神奇

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可是,请大家看看小兔子脸上的表情(出示课文插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你想说什么呢?

生1:我觉得小兔子很害怕。

生2:看着小兔子的脸,我想到了“紧张”这个词语。

生3:小兔子吓得嘴巴都张大了,好像在说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察看得很认真,听,小兔子在说什么呢?(播放并出示小兔子说的话)小朋友们读读这句话,再看看“咕咚”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口字旁。

生2:我想补充一下,这两个字都表示声音,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呱呱、嘎嘎、嗡嗡……

师:为什么小兔子那么胆小呢,“咕咚”到底是什么?小朋友们,今天和老师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吧。

这篇课文的插图生动有趣,应用形象的画面,建构活跃的感知场。这样的导入合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趣味。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说话的时间,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的语言动起来。

二、联系生活,理解语言

文本的语言,需引导去具体理解,清晰表达,让学生借助言语活动清楚地表达语言内涵。如何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握文本语言,让语意和情感清晰化,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把词语的理解寓于生活语言之中。

师:现在,我们来到湖边。咕咚!听到这么响的声音,胆小的兔子怎么样?

生1:小兔子很害怕。

生2:小兔子很紧张。

生3:小兔子很慌张。

生4:小兔子吓坏了,拔腿就跑。

我问学生什么样叫“拔腿就跑”。学生的表达非常清晰,“小白兔见到大灰狼拔腿就跑”“老鼠见到猫拔腿就跑”“就是跑的速度很快”。看来学生对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已经具体化。学生进入真实的语境,朗读的节奏、速度、表情都会随之夸张,将一只听到“咕咚”声却以为是怪兽来了的胆小的小兔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个时候,学生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兔形象,而且已经沉浸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

三、情境朗读,体悟语言

阅读可以分为感受性阅读、剖析式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前者是主要的,感受性的理解应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对词语的理解、语意的分析,教师不需要精确化,学生从情境朗读中体悟语言,印象会更深刻,情感上也会更珍惜。

师:小动物们听见了兔子的话,他们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生:交流。

指导学生抓住“跟着”“一边跑一边大叫”“一边跑一边叫”“也跟着”反复朗读,体会动物们都在忙着逃命。兔子一蹦一跳,猴子动作敏捷,山羊跑得飞快,大象大步向前,場面很“热闹”。

这样的阅读教学体现层次性和个体性,学生提取的这样的重点句段,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通过上述词语的情境朗读,让文本语言形象起来,从而让学生体悟文本语言的次序性。

四、角色演练,生发智慧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角色语言,是学生了解文本特质、关注文本语言、深入文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师:听到小兔子的叫声,其余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

生1:狐狸非常害怕,他一直在尖声叫着。

生2:山羊跟在狐狸身后跑,他一边跑一边咩咩叫:“‘咕咚会吃掉我们的!”

生3:小鹿一听,很是紧张,他一路上都在大叫:“‘咕咚可怕极了!”

学生通过捕捉这些丰富的词语和句子,触发深度思维,走近角色,想象当时乱糟糟的场面。也只有这样,引领学生触摸文本的特质,开展语言的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角色演练中,生发智慧。

五、拓展延伸,提升效果

选入部编本教材的童话体文本,多以对话形式呈现文本内容。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需要老师智慧地引导,才能实现与文本语言的有效对话。还是以这篇课文为例,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们,一开始小动物们听见兔子的话,都很害怕,可是故事的结尾却这样说:小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1:从第四幅插图,我看到了小动物们都很惊奇地看着湖里,只有兔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生2:老师,我来说,木瓜从那么高的树上掉下来,溅起了很大的水花。原来“咕咚”的声响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来的,而不是什么让人害怕的怪兽,所以大伙都笑了。

生3:老师,我想补充一下,我看到小动物们脸上的表情。他们肯定在想: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咕咚”声,把咱们都吓了一大跳。他们都感觉不好意思了。

老师通过抛出一个看似前后矛盾的巧妙问题,把阅读教学和语言训练融为一体,学生借助对文本的感受,对插图的观察,去发现,去思辨,去表达。这样开放的学习场,这样个性化的表达场,正是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六、关注习题,内化语言

课后习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要有“一双语文的慧眼”,去揣摩、探究习题背后编者的意图,从而根据文本特质,在言语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奥妙,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咕咚》这篇课文课后第二题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图文结合朗读课文,找一找动物们跟着兔子跑的原因,其次思考“野牛是怎么做的”。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就是野牛,想要问问你们为什么要逃跑?

生1:野牛,我只听到大家说“咕咚”来了,自己没看见。

师:小鹿,“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2:我也没看见,我也是听到大家说“咕咚”来了。

师:小山羊,你看见“咕咚”长什么样子了吗?

生3:我没看见“咕咚”的样子。

师:没看见为什么要跑?

生3:所有的人都在逃跑,我想“咕咚”一定很可怕。

…………

师:小兔子,“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野牛,“咕咚”的声响是我听到的,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分析、朗读与表达,让野牛不停追问小动物,老师和学生都关注了习题,在理解文本、进入角色的基础上,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小兔子特质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