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药都特色打造职教名校

2019-08-27 04:09马善国
职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亳州市名师安徽省

马善国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地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四大药都”之首——安徽省亳州市,近年来,该校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弘扬工匠精神,抢抓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锻造教学模式、一流教师、立德树人和技能强校上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推进改革创新,打造一流教学模式

打造技能强校,教学模式是基础。

一是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动手能力培养,制定实施中药专业“一体化三合一”、中药制药专业“理实一体化、工学七对接”、护理专业“理实一体化、分段式教学”、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形成“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联合行业、企业制定19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15门精品课程,编写12本实用型校本教材。已公开出版4套,建立了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三是改革评价模式。依据教育评价机制,结合行业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学分制和分级考核为依托、以课程考试与资格鉴定相结合,实行“双证书”毕业制度的学生评价模式,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内育外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打造技能强校,师资队伍是关键。

一是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三年来,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46人次,参加省外知名职校全员培训326人次,累计培育专业带头人13名、骨干教师44名、“双师型”教师164名、国家和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校企双方专业导师32人。

二是狠抓高层次人才引进。成功引进高级技师1人,建成黄乾中药名师、李大衛机械加工名师、马骥国画名师和郑永跃护理名师四个省级工作坊,全校中药类专业教师中执业药师已达21人。

三是狠抓兼职教师人才库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55名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纳入兼职教师人才库,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技能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校共有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市级名师30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9人,省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192人,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7人。

三、强化立德树人,打造一流管理模式

打造技能强校,育人模式是重点。

一是树立新型德育观。以德立技、以技促德、德技并举,围绕学生职业发展来构建德育新体系,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引领作用,把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学校地处药材之乡的优势,因地制宜,把中药、华佗五禽戏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体活动中去。

二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切实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技双馨”的高技能人才。抓好周一晨会和升旗仪式,强化国歌、国旗教育,发挥了国旗下讲话的作用,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2018年1月学校获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品牌奖,2018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和安徽省体育局主办“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安徽省暨亳州市分会场启动仪式”,学校组织6000余名师生参加万人健身气功“五禽戏”习练,《华佗五禽戏》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一等奖。

三是创新实习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为目标,拓展管理和实施思路,扎实开展学生实习工作。2018年实习管理工作跻身全国职业院校50强,是安徽省唯一成功入选的中职学校。

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一流技能强校

打造技能强校,实践练兵是根本。

一是大力建设“厂中校”。牵头成立亳州中药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投入210万元与富丽华商旅集团共建年产1500吨、产值8000万元的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使之成为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实训的“厂中校”。2018年与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共建亳州残疾人康复中心,既服务于社会,又为康复、护理、幼师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是大力建设“校中厂”。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的合作模式,先后与安徽艺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京东集团、合肥点讯科技公司、安舜环保设备制品有限公司、亳州市公交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 “工学结合”合作,共建多个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共同育人,使学生真正实现从校园到工厂的无缝对接。

三是大力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训练兵。学校积极落实“一专业、一基地 ”政策,坚持教学情景企业化,建成实训室104个、存储3600份中药标本的中药馆,校外建设有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校外实训基地46个,合作企业100多家,有效满足了学生实习和教师企业锻炼的需要。

四是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与亳州中药特色产业相匹配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与沪谯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2018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院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该校“现代学徒制”项目荣获一等奖。

五是大力开展校企共建专业。与华唐教育集团、西锐公司、四川泛美教育集团、康旺餐饮集团、无锡和洋健康管理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享教学资源。2019年与安徽沃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专业,与亳州市乐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竞技专业,与安徽汉和农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无人机专业,与安徽火凤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消防工程技术专业。

五、成效与成果

1.名师引领教育教學成果硕果累累

学校建有黄乾中药、郑永跃护理、李大卫机械加工技术、马骥书画等4个省级名师工作坊和李大卫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名师引领下,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切实强化对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完善、应用和推广,效果显著。

学校分批次选派专业教师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的师资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2018年10位教师撰写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和论文在安徽省获奖;近年来,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等省级以上比赛中,学校有20多名教师获奖。在省级以上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评比中,学校有40多名教师获奖。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成果展活动中,名师工作坊展示的中药香囊、大山楂丸等中药传统工艺制作,以及传统中医按摩、针灸推拿等技艺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作品《中药香囊》《大山楂丸》分别获得2015年全国职教成果展二、三等奖。

2.以赛促学促教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依托国家、省级等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广泛开展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35个国家级奖牌,200多个省级奖牌等多项荣誉。除了参赛,学校还承接了技能大赛赛点工作,每年都承接亳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连续三年承接技能安徽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工作。

3.社会认可度普遍提升

通过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岗位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学校荣获“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奖”;2018年9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工作50强”,是安徽省唯一成功入选的中职学校、2018年12月“首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过验收,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被授予“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学校和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创建的亳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盲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酒店专业学生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实习,多次得到参训纪检干部及院领导的好评。

4.服务社会

学校本着“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办学目标,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3年累计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6959人,年培训万人次,年职业技能鉴定4000人次,就业率达到100%,良好的就业带动学校的招生连年攀升。近3年招生规模分别为2016年2849人、2017年3860人、2018年4792人,办学规模在安徽省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学校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经济特别是亳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未来,学校将聚焦经济发展新常态,再造学校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为谱写中国制造2025安徽新篇章培育更多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亳州市名师安徽省
成长相册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