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药物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9-09-05 09:22韦海斌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韦海斌

(金秀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金秀瑶族自治县 545700)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在老龄化趋势下,近年来国内病发心肌梗死的病患数量持续上涨,成为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危及生命安全的重症疾病之一[1]。基于这一情况,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8岁-79岁,平均年龄(65.06±5.2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岁-77岁,平均年龄(63.36±4.14)岁;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标准(持续性胸痛≥30 min、病发时间≥6 h等),STEMI发病<12 h、年龄≤75岁,无溶栓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或治疗应激性溃疡,心肌保护)。

对照组给予保守常规药物治疗:①硝酸异山梨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795;生产企业: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用药剂量为5 mg/次,2次/d;②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71;生产企业: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药剂量为5 mg/次,1次/d;③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27;生产企业: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药剂量为10 mg/次,2次/d。

观察组采取溶栓治疗:150×104 U尿激酶与0.9%的生理盐水100 mL混合,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30 min,密切监测生命体征4 h-5 h,若未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给予皮下注射肝素钠4,000 U,2次/d,维持1周[2]。

1.3 疗效判定 显效: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各项指标达到正常,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有效:经治疗,患者心功能好转,各项指标有所恢复,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得到控制;无效:经治疗,患者心功能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好转迹象,胸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无显著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心率(HR)、胆固醇(TC)、左心房内径(LVDD)、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充盈流速比(E/A)。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HR、TC、LVDD指标均低于观察组,E/A指标高于观察组,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多伴有胸骨持久、剧烈疼痛,可能会诱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近年来国内的发病风险不断加大,每年新增发病人数达到50万人左右[3]。

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一般有保守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硝酸异山梨酯药物成分对于心绞痛的预防、心肌梗死后持续心绞痛的治疗等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4]。因而在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药物中,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其疗效已经不能满足病患的需求,因而必须要探寻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5]。辛伐他汀具有抗血栓形成、减轻管腔狭窄、抑制炎症等作用,可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抗心肌缺血,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6]。但药物治疗的疗效非常有限,基于此,溶栓治疗应运而生,阿替普酶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力,可以选择性地激活血块中的纤溶酶原,产生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血栓被溶解后,冠脉血管将恢复再通,能够极大地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挽救更多的心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Mean±SD)

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并且对照组中以有效治疗的占比居多,而观察组内则是以显效治疗占比最高,这表明观察组绝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各项指标达到正常,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内患者所能达到的疗效则相对较差。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HR、TC、LVDD指标均低于观察组,E/A指标高于观察组,这表明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胆固醇、左心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充盈流速比等心肌梗死相关临床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表明患者病情控制效果较为显著,相对而言,对照组内患者病情恢复进程比较缓慢。观察组内采取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在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资料的基础上,添加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常规药物联合溶栓治疗的方法获取确切的疗效。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联合溶栓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快临床指标的好转,增强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功效。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