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应用健康管理的临床探讨

2019-09-05 09:27张素灵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达标率依从性心脏

张素灵

(公安县斗湖堤张素灵诊所,湖北 荆州 434305)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会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非常不利[1]。当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介入治疗具有对患者创伤较小、效果明显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青睐。但在一些高龄患者治疗时,介入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护理不当可能诱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血栓等不良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2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展开实验,探讨健康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受介入治疗的72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展开实验。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包含36例患者。其中A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2:14,年龄介于59岁-81岁之间,平均(64.8±6.7)岁,病程介于1.2年-4.2年,平均(2.6±0.7)年。B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2:14,年龄介于59岁-81岁之间,平均(64.8±6.7)岁,病程介于1.2年-4.2年,平均(2.6±0.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所有患者均出现典型胸痛、出汗、呕吐、病情发作时心电图ST段异常压低、合并心绞痛患者一过性ST段抬高等不良症状;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实验并签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精神病或意识不清晰患者;排除合并脑、肝、肾以及呼吸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排除不愿意接受实验患者。

1.3 护理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包含护理内容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心电图变化等密切关注,给予抗凝剂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如出现咯血、皮下出血等不良症状及时进行处理;控制患者饮食,保证患者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量合理,告知患者多食用含钙多食物如西红柿等,并控制患者钠盐食用量,保证每天不超过6 g;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B组在A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具体措施包含:(1)依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健康管理计划,规范患者的运动、饮食、生活,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2)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在不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基础上,让患者通过简单的器械运动或散步等方式进行轻量运动,一般保证患者每周进行4次-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3)生活干预。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结合冠心病的相应要求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对于吸烟或饮酒患者,积极引导其戒烟和戒酒。对于睡眠不足患者,对其进行睡眠干预,如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等措施,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在7 h左右。(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就冠心病的发病机理、诱发冠心病发生的因素、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冠心病的注意事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生活习惯对疾病影响等内容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5)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同类型患者进行交流,从而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1.4 评价标准 本实验采用SF-36评分,冠心病知识达标率,患者依从性和心脏事件发生率等四个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SF-36评分主要用于表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精力状态、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机能、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

冠心病知识达标率通过医院自制的知识问卷进行测评,问卷包含冠心病的发病机理、诱发冠心病发生的因素、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冠心病的注意事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定期检查的重要性等内容,问卷总评分为100分,如果患者评分超过80分,表明患者掌握知识达标。达标患者/小组总患者×100%=冠心病知识达标率[3]。

患者依从性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对患者是否按照要求服药、检查、运动、饮食和生活等进行打分,并根据评分将患者依从性分为优、良和差三级,计算A组和B组优、良患者在总人数中占比,并进行对比分析。

心脏事件发生率:统计A组和B组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治疗等心脏事件的患者人数,并计算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心脏事件患者人数/总研究人数×100%=心脏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4]。

2 结果

2.1 A组与B组SF-36评分对比分析 表1结果显示,B组SF-36评分中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各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A组和B组SF-36评分对比分析结果(Mean±SD,分)

2.2 A组与B组冠心病知识达标率对比分析 表2结果显示,B组冠心病知识考核达标率为94.44%,显著优于A组(75.00%),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2 A组和B组冠心病知识达标率对比分析结果

2.3 A组和B组患者依从性和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B组依从性评分优、良患者占比为91.67%,显著优于A组(72.22%),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A组(8.33%),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3 A组和B组患者依从性和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

3 讨论

当前冠心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对患者创伤较小,效果明显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介入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一些高龄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可能诱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血栓等不良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本医院采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社区健康管理是综合了预防医学、社会科学、临床医学等技术的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6]。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管理,患者的SF-36评分中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患者,说明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冠心病知识考核达标率为94.44%,显著优于常规管理患者(75.00%),说明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患者依从性评分优、良患者占比为91.67%,显著优于常规管理患者(72.22%),说明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形成良好的治疗和生活习惯。另外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患者(8.33%),说明健康管理有助于降低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达标率依从性心脏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心脏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2008年北京市新增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及年龄和性别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