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在基层医疗中的防治

2019-09-05 09:28周振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心血管实验组

周振华

(重庆开州区周先富诊所,重庆 405400)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病死率。其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多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功能以及心血管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的疾病[1]。据相关报告显示[2],心脑血管疾病和肥胖、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次研究探究了运动疗法与健康宣教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具体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诊所中2018年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挑选出同意实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女性:17例;男性:13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1岁-68岁,平均年龄(55.9±4.3)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女性:16例;男性:14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3岁-66岁,平均年龄(54.2±4.5)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通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数据对比后,发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社区服务,在此不做具体说明。与此同时实验组患者实施运动疗法和健康宣教:(1)首先,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训练方式、训练禁忌,并督促患者训练,刚开始可以从散步、跳操开始,随着身体的适应,可逐渐增加训练项目。(2)定时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告知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包含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如何预防以及怎样正确面对,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掌握度,让其了解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传栏中创建心脑血管疾病专栏,并定时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进行监测。(3)长期头昏头痛、心慌、心悸胸闷的老年人群可选择中医药物治疗,如月见草油胶丸、通脉口服液、愈风宁心丸、人参茎叶片等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可对用药方案和用药类型进行调整。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对比。相关知识掌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证明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加以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同时对比相关知识掌握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实验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Mean±SD,分)

3 讨论

运动疗法和健康宣教主要是通过让患者保持规律的运动,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身体素质,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同时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高糖分、高蛋白的食物,以维持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进行健康宣教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自觉地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才是健康宣教的主要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服务的同时实施运动疗法和健康宣教,能够有效地对其心血管疾病进行改善,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所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心血管实验组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