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05 09:13高志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高志华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手术室器械处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处理效果对医疗服务质量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是患者诊疗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本院将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运用于手术室器械处理流程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9月-2019年1月1,65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样本,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研究样本分入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825件手术器械。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执行国家医疗行业器械清洁和消毒相关标准,且在研究时段内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未有变动。对比两组各方面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 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器械护理人员对术中所用器械进行简易清洗、消毒和包装,并归还消毒供应中心进入常规清洗、消毒、包装、存储等流程。

1.2.2 研究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 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器械护理人员对术中所用器械进行简易处理即冲洗残留污渍,对器械数量进行核查和记录,而后以专用回收筐收纳器械并返还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接收人员需在摄像头监控范围内及时进行器械清点,并在核对清点单上进行签字,必要时可与手术室器械护理人员当面核对,若返还器械数量与送出数量不一致或器械发生缺损应及时沟通、查找,若清点无误则可进入下一流程;将返还器械轴节打开,在清洗篮筐中按规律正确摆放,为便于安装和整理应合理应用编码牌,将器械及其零部件放置在超声酶液中超洗5 min,观察血迹残留情况,然后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全面清洗;清洗完毕后,按照器械包单据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核对,一并完成器械组装工作,在此阶段需由两名工作人员协同完成核对、组装工作,同时将指示卡、指示胶带分别放在包内和包外;再次检查无菌包装效果,核对无误后按序储存。

1.3 对比参数 统计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器械数量准确率、包装标签合格率、包内指示卡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处理结局的满意度。

表1 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相关指标[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相关指标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和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器械满意度[n(%)]

3 讨论

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机构重点管理内容,鉴于手术室急诊抢救和外科疾病治疗工作任务繁重,加之所用医疗器械品类繁多、尖锐刀针使用率较高,因而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被视为院感防控的重点监测区域[1]。消毒供应中心是医疗机构的后勤保障部门,能够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同时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工作亦由消毒供应中心完成。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具有连贯性和规范性的工作模式,手术室器械护理人员对术中所用器械进行简单处理,经特定回收通道返还消毒供应中心后,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清点、核查、酶洗、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等工作,能够杜绝各个工作链中存在的感染源,继而提高手术器械处理效果[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器械处理效果、医务人员手术器械满意度均处于更高水平,且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由此表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能够改善手术室器械清洁、消毒效果,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工作失误,是提高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健身器械
综合管理在减少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缺陷中的应用效果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