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片在高血压病中临床上的使用情况分析

2019-09-05 09:30姜雨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贝沙坦血压炎症

姜雨花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中心卫生院,江苏 南京 211305)

高血压属于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疾病之一,目前高发人群为老年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等,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意识不清等情况,长期高血压会对患者心、脑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1]。临床特征在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会伴随脑、肾等器官功能损害[2]。本文将厄贝沙坦纳入高血压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均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19例,年龄为3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5±3.05)岁。研究组: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为3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11±3.0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江得恩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95),每次口服5 mg,每日治疗1次。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3),每次口服150 mg,每日治疗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并检测炎症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无变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14.54±2.21)、(14.32±2.26)无差异,t=0.440,P>0.05;IL-6(26.32±4.43)、(26.12±4.31)无差异,t=0.205,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6.12±1.56)低于对照组(9.43±2.11),IL-6(19.22±3.32)低于对照组(15.34±3.13),差异显著,t=7.978,t=5.378,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n=40)(Mean±SD, mmHg)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老年常见疾病,除了降低患者血压,更重要的是预防靶器官受损,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由于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升高,使得患者出现脑血管、心脏损伤,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出现改善,使得我国高血压发生率也在上升。

本文通过将厄贝沙坦治疗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炎症因子无变化,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压、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厄贝沙坦可与血液中的AT受体结合,最终激活缓激肽-NO,使得患者血管出现舒张,从而降低患者血压。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可对Ang I转化为Ang II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起到良好的特异性拮抗作用,使得醛固酮的释放减少,血管收缩受到一定抑制。而厄贝沙坦可特异性结合AT-1受体,可有效促进肾血管扩张,可积极降低患者血压,且患者在服用后不会抑制机体缓激肽降解,因此临床不良反应较小,降压作用较为平稳。

综上,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可采取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血压平稳下降,改善患者炎症因子,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贝沙坦血压炎症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