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

2019-09-05 09:14韩立新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梗塞氯吡

韩立新

(济南市市中区青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山东 济南 250022)

急性脑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发病率高、起病突然且病程急促的危重症[1],如果患者没有在发病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救治,则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极高。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有最直接的相关性,一旦患者发病则会对其经济以及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且在我国人口结构逐渐高龄化的今天,如果急型脑梗塞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将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本研究现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 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统计学方法将其随机分为35例实验组及35例对照组,实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5岁-71岁,平均年龄(53.7±3.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 34岁-73岁,平均年龄(52.8±3.5)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内24 h就医,并且经影像学指导下确诊为脑梗塞。两组患者之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比较获得的差异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一次进行治疗,一组疗程30天。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75 mg/次,1次/d,一组疗程30天。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后肌力以及神经功能状态分为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以及肌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以及肌力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以及肌力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1%,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属于心脑血管及病理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的危重症,且在我国人口结构逐渐高龄化的今天,如果急型脑梗塞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将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急性脑梗塞临床多表现为突发的语言障碍、意识不清、四肢无力、半身不遂甚至智力降低等,除了可能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之外,治疗后仍有一定的致残率,对于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生活质量均会有极大的影响。临床目前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药物为属于环氧酶抑制剂的阿司匹林,通过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2]。作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除了能够抑制血小板活性外,还能选择性且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与ADP相结合[3]。因此本研究通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除了常规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之外,也改善了患者的血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预防脑组织缺损加重,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大的助益。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2%,常规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77.1%,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联合用药对于改善患者症状的临床效果明显。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降低脑组织缺损的严重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广泛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梗塞氯吡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