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改善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中的应用

2019-09-05 09:14杨颖黄娟黄亚雪龙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舒适度

杨颖,黄娟,黄亚雪,龙梅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二区,广东 高州 525200)

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是一种治疗盆腹腔内恶性肿瘤、残余肿瘤的手段[1],目前已经成为妇科恶性肿瘤重要辅助治疗手段[2],因手术创伤大、留置腹腔引流管多、留置时间长加上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浸入性操作影响,致使患者并发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又称为品质管理圈或质量小组,是20世纪中期统计及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同一工作现场,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似人员自发的组建并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3]。品管圈被推广应用于各种行业,也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4]。为了减少腹腔热灌注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舒适度,2017年3月-2017年9月,本科将品管圈手法应用于“改善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的主题中,对38例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进行对策拟定和实施,取得了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以2017年4月-5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38例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7月-8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后的38例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53岁,宫颈癌13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癌8例,其他1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52岁,宫颈癌12例,子宫内膜癌7例,卵巢癌7例,其他12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腹腔热灌注方法、量、时间、速率均一样,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病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品管圈的成立 QCC小组成立于2015年3月,圈名由全体圈员投票选出,结合妇科的名称和促进健康的愿景,将圈名定为“妇康圈”,已制作圈徽,形成圈文化。圈成员共7名,圈长1名,负责统筹管理和质量控制;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指导和监督;圈员5名,负责收集数据、计划、安排和实施。

2.2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针对妇科常见的护理问题提出6个候选主题,采用“5、3、1”评价法汇总分数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通过评定优先选择了“改善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作为本次QCC活动主题。

2.3 拟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为2017年3月1日-2017年9月30日,历时6个月。QCC小组按照QCC活动十大步骤拟定活动计划,并绘制甘特图。

2.4 现状把握 QCC小组首先绘制出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护理的工作流程图,然后梳理流程图中的每一环节找出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制成“影响腹腔热灌注患者舒适度查检表”。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选定中文版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 GCQ)[5,6]为评定患者舒适度的工具。最后确定查检方案:调查2017年4月-5月在妇科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一方面向患者发放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调查患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护士用“影响腹腔热灌注患者舒适度查检表”遵循三现原则调查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对患者的每一次腹腔热灌注治疗后均进行调查,直至该患者热灌注治疗结束。

2.4.1 先由圈员教会患者使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然后发放量表给患者自行完成查检。量表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项,采用1-4 Likert Scale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反项题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结果回收38例对照组患者的舒适量表总平均分为2.48,折算为百分比是62%。

2.4.2 QCC小组采用“影响腹腔热灌注患者舒适度查检表”对患者进行现场查检,调查38例对照组患者数据统计(表1)显示腹痛、留置管道不适、腹胀、生活自理能力低下4项的累积占比达78%,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法则,将腹痛、留置管道不适、腹胀、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作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表1 影响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的不良因素统计

2.5 目标设定 根据7名圈员对圈能力进行评价打分,计算得到平均分为3.32,满分为5分,则圈能力为3.32÷5×100%=66%。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2%+[(1-62%)×78%×66%]=81.56%。因此,本次QCC活动的目标是在2017年9月30日前将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由62%改善至81.56%。

2.6 解析 分别对腹痛、留置管道不适、腹胀、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四项改善重点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从人、机、物、环、法进行要因分析,再将鱼骨图内的小原因列出制成要因评价表,由圈员进行打分,根据80/20原则圈选出要因,并通过真因验证确定真因为:镇痛效果欠佳、腹腔热灌注液体残留量多、肠胀气、管道固定欠稳妥、人文关怀欠缺。

2.7 对策拟定 对确定的5个要因由圈员思考并提出改善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提出的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打分,按得分高低排序确定5个对策。

2.8 对策实施 对2017年7月-8月在妇科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实施以下对策。

2.8.1 加强疼痛管理 (1)药物镇痛:在行腹腔热灌注术前30 min遵医嘱予哌替啶注射液75 mg-100 mg肌肉注射;(2)物理治疗:予子午流注开穴止痛(每天2次,每次30分钟);(3)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NRS评分≥4分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4)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认真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合作关系,同时详细给予患者宣教疼痛的原因、机理等相关知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如: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放松按摩等,帮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非药物减轻疼痛的方法。

2.8.2 预防堵管,减少腹腔热灌注液体残留量 (1)腹腔热灌注治疗由原来隔天1次改为每天1次,缩短灌注管的留置时间,减少纤维蛋白凝结形成阻塞管口;(2)在灌注进水预热阶段,由原来只是从2条入水管进水改为先从2条入水管进水500 mL后,换另2条出水管为进水管进行冲洗,以保证在治疗前4条灌注管的通畅;(3)在灌注治疗期间严防堵管,一旦发现出水减慢马上挤压出水管口同时旋转管道,或出入水口对换,或改变患者体位以保证液体出入平衡;(4)在热灌注治疗结束前5 min停止进水,协助患者向出水管侧卧以减少灌注液体残留;治疗结束后予半坐卧位,嘱患者多翻身一次以利于残留液排出;若液体残留量≥1,000 mL,报告医生,必要时予利尿处理。

2.8.3 促进肠蠕动,预防腹胀 (1)通过视频、墙报、讲座、示教等方式加强围术期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的依从性及预防腹胀的意识。(2)手术当天返病房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术后第1天早上在护士及家人协助下患者下床活动;(3)术后第1天予吴茱萸+粗盐热敷腹部以促进肠蠕动;(4)当评估患者出现轻度腹胀(即叩诊腹部鼓音明显,肠鸣音<3次/分)时,立即给予改良开塞露肛内注入法(用50 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40 mL连接10号吸痰管,插入肛门20 cm-30 cm后1 min内注入完毕),一般为5 min-10 min才开始排便。

2.8.4 妥善固定引流管 自裁工字型胶布采用高举平台法对管道进行二次固定,方便患者翻身及下床活动,避免牵拉痛;离床活动时,予移动输液架辅助患者活动,同时能够固定引流袋。

2.8.5 加强环境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1)通过6S管理,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温馨;(2)由护士长及高级责任护士带领责任护士,每天共同查房,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合作关系,让患者参与整个护理计划的制订,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配合治疗的勇气,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3)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给患者提供精神支持、生活照护。

2.9 效果确认 采用对照组同样的查检方法对2017年7月-8月在妇科进行腹腔热灌注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进行查检,调查统计患者的Kolcaba舒适状况评分及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

2.10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有形成果

3.1.1 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成果 实施品管圈改善后的观察组患者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总评均分比改善前的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

3.1.2 影响患者舒适度不良因素的改善情况 对照组影响患者舒适度不良因素的腹痛、留置管道不适、腹胀、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前4项作为改善重点实施品管圈改善后发生率明显下降,见表3。

表3 两组影响患者舒适度不良因素的对比[n(%)]

3.1.3 目标达标率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81.75%-62%)÷(81.56%-62%)×100%=100.97%。

3.1.4 进步率 (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1.75%-62%)÷62%×100%=31.85%。

3.2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对QCC活动前后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等7项进行自我评价打分,结果均呈正向增长。

4 讨论

4.1 从本次QCC的有形成果显示,将QCC活动应用于改善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患者的舒适度由62%提高至81.75%。7名圈员按照QCC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通过全面、客观的现状调查和科学的分析,找出影响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的78%不良因素,实施疼痛管理、预防堵管、减少腹腔热灌注液体残留量、促进肠蠕动预防腹胀、妥善固定引流管、加强环境管理、体现人文关怀等有效对策后,降低了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腹痛、腹胀、留置管道不适、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不良因素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

4.2 从本次QCC的无形成果显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与章飞雪等[7]研究报道相符。本次活动过程中,加强了医护、医患及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三者关系得到更加亲切、融洽;激发圈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个圈员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光和热,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增强了专业知识、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

4.3 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利器,已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8]。本科自2015年开展QCC活动,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应用QCC方法解决了不少临床中的护理问题,改善工作流程、修订标准,并纳入到质量管理内容中,从而巩固QCC活动成果,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4 新医学模式下,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是护理研究者一直面临的实际问题[9]。本研究引用中文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测评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舒适度,通过改进护理专业技术改善了患者腹痛、腹胀等生理舒适度,也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改善了患者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的舒适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的人性化照顾,有利于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品管圈活动改善了腹腔热灌注治疗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患者全面的人性化照顾,有利于腹腔热灌注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可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舒适度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