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9-05 09:15洪流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标志物造影

洪流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本文笔者为了探讨脑血管造影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成两组,设为有侧支循环组(n=58)与无侧支循环组(n=52)。所有病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首次发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脑血管畸形患者,排除既往脑出血和脑外伤史患者,排除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患者中包括34例男性和24例女性,最小5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92±5.28)岁。无侧支循环组52例患者中包括31例男性和21例女性,最小5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0.11±4.97)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1.2.1 血管造影 所有病患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具体操作如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置入5 F Pigtail导管,进行主动脉弓造影,随后,进行两侧颈总动脉与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造影。借助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碘海醇,主动脉弓注射速度15 mL/s,颈总动脉注射速度6 mL/s,锁骨下动脉注射速度8 mL/s,采集图像,充分显示动脉期的血管情况。判断有无侧支循环:(1)有侧支循环,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眼动脉逆流以及一系列软脑膜动脉侧支形成,可见新生血管;(2)无侧支循环,未出现上述3种侧支循环情况。

1.2.2 神经功能 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标本,给予枸缘酸钠抗凝处理,分离上层血清,放在深低温冰箱中予以保存备用。采用放射免疫试剂盒,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S-100B蛋白(S100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营养指标,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

表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标志物(Mean±SD)

表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Mean±SD)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其中,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损伤标志物 比较神经损伤标志物,有侧支循环组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神经营养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BDNF及NGF,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比较神经营养指标(Mean±SD)

2.3 氧化应激指标 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引起脑组织坏死[1]。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血栓,使得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病,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异常物体(液体、固体及气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到脑动脉或者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引起血流阻断,或者血流量急剧下降,所支配区域出现脑组织软化、坏死[2]。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有无侧支循环,是影响治疗方案及结局的一大因素,需重视。其中,脑血管造影是鉴别是否存在侧支循环的可靠方法[3]。这次研究中,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有侧支循环,52例无侧支循环,且组间神经损伤标志物、神经营养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明显(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评估检查,可明确有无侧支循环,分析侧支循环对脑损伤的负面影响,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早期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综上,脑血管造影评估在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脑血管标志物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