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的护理措施

2019-09-05 09:19罗翠霞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我院血管满意度

罗翠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出血的主要原因,疾病发生与先天发育血管异常、血流改变、血管炎及血压高等有关,相关报道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高达46%,因此及时治疗有着积极意义[1]。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术的引用,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受到的损伤显著减小,然而受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等影响,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影响其康复,因此积极的手术配合尤为重要。我院近年来在35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配合优质护理,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A)证实且无介入术治疗禁忌证。按照手术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参考组(n=35)。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6.87±4.44)岁;其中单发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5例,动脉瘤直径2 cm-8 cm,平均(4.77±0.83)mm。参考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56.90±4.48)岁;其中单发动脉瘤29例,多发动脉瘤6例,动脉瘤直径2 cm-8 cm,平均(4.80±0.90)mm。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指导、术中监测及术后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围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对未知的恐惧。另外术前,还需向患者及家属认真讲述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并告知患者其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2)心理护理:患者确诊后,受客观条件影响可出现不同心理状态,如担忧手术费、害怕手术效果、担忧并发症等,因此其负性情绪亦不相同,因此医护人员要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担忧,并告知其社保、新农合等报销方法等,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告知手术必要性、术后效果等,举例成功案例,增加患者信心,引导患者树立强烈的求生欲望。(3)饮食干预:对患者进行科学配餐,给予高热量、蛋白丰富、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食物为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术后组织的修复。另外,血糖过高者则要控制饮食量;出现便秘时,不可用力大便,可通过揉肚子、灌注开塞露等促进排便,避免压力增高增加动脉瘤血管破裂风险;注意食用一定的豆制品,以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血液黏滞。(4)术后保证护理的舒适度:保持病房光线柔和,环境温馨安静,减少外来刺激;保证适宜的通风,避免着凉,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增加腹压,进一步反射性增加颅内压。(5)术后针对性护理:术后床头摇高10o-20o,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预防脑水肿;术后6 h解除制动,可在床上适量翻身活动,对于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将其头部偏向单侧,并定时吸痰。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卧床休息48 h-72 h,预防球囊移位。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肢体活动及有无癫痫发作等,还需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颈强直或意识障碍等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对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手术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2]评级患者焦虑情绪,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1分-4分4级评分法,共80分,以50分为界限,超过50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且分数越高则焦虑情绪越严重。(2)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患者出院前分发我院自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 观察组手术前、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后SAS评分比较(Mean±SD,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参考组4例穿刺点皮下血肿、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28±0.79)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01±0.86)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治疗与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比较,该手术可自由控制释放微弹簧圈,从而完全栓塞肿瘤,致残率致死率均明显降低[3],然而作为创伤性操作,患者术前可出现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4]。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均高于50分,证实这一观点,因此在术前配合积极的心理引导、健康教育等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精细微创技术,对临床医生、麻醉师以及护理人员而言,术中配合,细小细节的观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5,6]。本次研究中,参考组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分析认为与术中导丝刺激血管、术后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有关,因此在手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将术后常见并发症、诱导原因及规避方法等告知患者,使其安全度过危险期。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提示通过围术期护理,护患沟通增多,患者心理有所依赖,有助于护患关系改善。

总之,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成功、患者良好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我院血管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