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19-09-05 09:20黄文馨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出血量心脏

黄文馨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手术室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专业性较强,对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对医疗救治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的操作以及护理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1]。心脏手术风险性极大,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手术操作和护理的要求便更加地严苛,若是手术室护理不够完善,则有可能导致手术风险提高,为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或是引发术后不良反应[2]。本文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试探究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心脏手术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7岁-71岁,平均(59.26±12.3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8岁-70岁,平均(59.34±12.28)岁。将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资料进行组间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1)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为患者做好各项检查,确保患者状态适合进行手术;术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及时将异常指标告知给医生;术后为患者营造舒适病室环境。(2)研究组采取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①调阅既往的手术室护理记录,从文书记录中总结出护理人员曾经在心脏手术护理中出现的错误、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错误与不足进行强化训练,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②组建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整个手术护理过程给予全程监督与指导,设计报告单,记录护理问题发生的地点、时间、具体人员以及造成的后果,并制定、完善护理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值班制度,加强对手术室医疗器械的管理。确定负责人并每个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1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考核,以确保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③在手术室中为手术患者进行“零缺陷”护理,即:术前做好安全检查并对手术内容进行严格的核对,为手术室严格消毒,以保证手术处于无菌环境。术中为患者取适宜体位,建立静脉通路,结合手术要求及患者实际状况调节滴速,并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变,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同时,应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为患者做好保温护理,减少皮肤的保留,避免患者因术中低体温引发各种问题。术后为患者观察受压部位,若患者皮肤压红,则要垫以气垫床等工具,预防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引发压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手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80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录入至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现为均数±标准差(Mean±SD),利用软件可检验t值。假设P<0.05,那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手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对比(Mean±SD)

3 讨论

心脏手术是一种类型非常特殊的手术,对于手术室护理干预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而零缺陷理论正是一种符合心脏手术手术室护理需求的护理理念,其要求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各个层面都不存在“缺陷”,其基于既往发生的手术室护理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旨在预防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异常或危险,避免其手术效果受到影响。通过采取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以避免在医疗器械操作、医疗技术以及护理方面出现过失,其能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了对手术的全局管理[3]。结果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正是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显著应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

猜你喜欢
手术室出血量心脏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心脏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