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改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

2019-09-05 09:20张凌云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负性外伤颅脑

张凌云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临床常见损伤中包括颅脑外伤,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生命体征变化等表现属于颅脑外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患者患病后,可损害患者脏器,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精神创伤,患者负性情绪较严重[1],分析得出,为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因此临床中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护理措施进行了相应完善及优化。本组实验纳入54例患者,研讨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病例中选择54例,时间2018年3月-2019年2月,均自愿参与,用数字表法分组,2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18:9,年龄25岁-69岁,中位年龄42.5岁;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17:10,年龄24岁-68岁,中位年龄42.0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护士应根据科室常规护理流程进行相应护理干预,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做好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尽量满足患者合理护理需求,将各项基础护理服务做好。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护士应保证患者所处环境舒适安静,帮助患者合理调整体位,避免对患者头部造成震动,对患者是否存在躁动情绪进行细致观察,若患者存在躁动情绪,应给予患者提供一定约束,必要时,应根据医嘱为患者实施镇痛剂治疗。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主诉进行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关怀患者,告知患者尽早尝试有效活动的临床意义,若患者伴有语言障碍,应给予患者鼓励,引导患者听收音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简单词语训练指导,鼓励患者尝试从发音开始进行语言方面锻炼,对患者焦虑情绪及不安情绪进行有效消除,促使患者治疗信心增加,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保证患者情绪稳定乐观,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休养的病室环境,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 效果分析[2]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计算 本组实验中,行t检验、χ2检验过程中参照SPSS 19.0软件,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临床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均更为理想,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临床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术后恢复期患者需要采用相应康复措施可有效恢复及完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Mean±SD)

分析得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来说,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因此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3],从而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积极沟通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担忧情绪,为患者焦虑及抑郁等情绪进行针对性缓解,加深患者对于所患疾病及手术等内容的了解,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护士应加强自身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疾病特点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心理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4],从而有效加强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增强。

本组实验结果:明显实验组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均更为理想,住院时间更短。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及抑郁情绪评分,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存在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临床后续探讨中,可对颅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护理措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及优化,提出具有全面性及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负性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