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9-05 09:21李俊吴长蓉赵欢欢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入院哮喘研究组

李俊,吴长蓉,赵欢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哮喘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病,病毒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且多数患者为过敏体质[1]。受气道高反应性、气流受限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气促、喘息等临床症状,且以夜间和清晨较多发。本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哮喘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9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入选对象均知情且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组年龄19岁-72岁,平均(56.37±4.21)岁,病程1年-13年,平均(7.25±1.09)年,男女各25例、20例;对照组年龄20岁-74岁,平均(56.46±4.38)岁,病程1年-15年,平均(7.32±1.16)年,男女各24例、21例。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向患者宣教哮喘防治相关知识,做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患者入院第1 d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精神状态全面评估其病情,主动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患者入院第2 d全面了解其临床症状、呼吸能力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耐心说明检查时间、检查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完成一系列检查。患者入院第3 d亲身示范气雾剂、干粉吸入剂使用方法,教会患者自行操作。入院第4 d向其说明哮喘发作的原因与过程,告知减少发作的方法及相关防治措施。患者入院第5-6 d根据其实际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指导患者积极进行肺功能锻炼。患者入院第7 d发放疾病防治教育手册,嘱患者定期返院复查,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两组FEV1/FVC、FVC、FEV1、SaO2水平变化。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对比(Mean±SD)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一方面加重其本身病情,同时影响临床相关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不利于疾病预后。

当前临床护理路径凭借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是指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针对性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低效宣传现象,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健康教育效果。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充分体现医疗、护理优势互补的作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患者哮喘防治知识认知度,同时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哮喘患者中效果显著,对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入院哮喘研究组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