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09-05 09:24陈丽群白志宝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个体化结肠癌人格

陈丽群,白志宝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现阶段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化疗结果。近年来随临床医学护理措施的不断发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被不断广泛应用。本文旨在对比研究常规护理措施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特选取22例患者展开对比,现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内我院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22例,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以一定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5:6,年龄55岁-75岁,平均(72.36±2.1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8:3,年龄56岁-75岁,平均(72.11±2.13)岁。对比分析22例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取常规健康宣教措施,给予日常护理、相关疾病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1)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沟通并认真倾听患者感受,整体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为其营造安静干净的住院环境。(2)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资料、不定期开展讲座等方式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家属护理水平,树立和加强患者治疗积极性和自信心。化疗结束后可以通过深呼吸、看电视、散步、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确保其心情愉悦,促进康复[1]。(3)情志护理:引导患者发现自身存在价值,为期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帮助其重拾治疗信心,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及社会。(4)建立社会支持: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与家庭关心和支持息息相关,指导家属发挥亲情的力量激励患者,坚持每天陪同患者进行30 min的户外活动,促进其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人格特征 于患者手术前后发放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EPQ)进行人格特征评定,该量表主要包括内外倾向量表(E)、情绪性量表(N)、心理变态量表(P)、效度量表(L)等4个分量表;根据患者不同问题的回答来进行计分,回答“是”,则+1分;回答“否”,则-1分;最后根据总分来分析两组患者人格特征[2]。

1.3.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采用(SF-36)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主要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四方面来对比,每项分值为0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经护理后生活质量越好,则护理效果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处理数据,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人格特征 两组患者干预前人格特征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人格特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对比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n=11)心理功能(45.36±5.55)分,躯体功能(36.55±6.58)分,物质生活(45.36±5.44)分,社会功能(42.36±5.44)分;对照组(n=11)分别为(46.25±5.45)分、(36.88±6.44)分、(45.16±5.77)分、(43.12±5.25)分;护理后:观察组(n=11)分别为(76.59±9.56)分、(79.56±8.77)分、(78.45±8.36)分、(79.99±8.78)分;对照组(n=11)分别为(58.99±8.45)分、(62.36±7.55)分、(65.45±8.44)分、(65.45±8.36)分;护理前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在P>0.05前提下,t依次为0.379、0.118、0.083、0.333。护理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在P<0.05前提下,t依次为4.574、4.929、3.629、3.977。

3 讨论

随人们饮食构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结肠癌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该癌症早期隐匿性较好,因此不易被发现;绝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因此临床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大量研究证明:在患者后期治疗和化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学者指出社会支持与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常规传统护理属于一种基础性护理措施,实际操作中缺乏针对性,因此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个体化护理顾名思义,可为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相对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找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针对点从而制定出个体化干预措施,其中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等相关个性化护理,整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降低人格特征评分,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人格特征评分对比(n=11)

猜你喜欢
个体化结肠癌人格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