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对胃脘痛辨证施护的临床运用探讨

2019-09-05 09:25曾凡姣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肝胃胃脘气虚

曾凡姣

(来宾市中医医院,广西 来宾 546100)

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辩证施护的方式能有效缓解胃脘痛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2]。常见的胃脘痛证型有肝胃郁热型及脾胃气虚型,为详细分析胃脘痛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辩证施护的效果,选取了2018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胃脘痛患者180例做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胃脘痛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女44例,男46例,年龄31岁-70岁,平均年龄(52.82±3.17)岁,证候:肝胃郁热型38例,脾胃气虚型52例;对照组(90例),女42例,男48例,年龄30岁-71岁,平均年龄(51.45±2.93)岁,证候:肝胃气滞型40例,脾胃虚寒型5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分组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病情监护、遵从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患者饮食健康等。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方案辩证施护:①辨证分型。对胃脘痛患者的病情进行分型;②辨证护理。根据患者胃脘痛辨证分型结果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肝胃气滞型:a.根据中医护理方案给予患者中药穴贴敷,取患者中脘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等进行穴位敷贴(科室内自制),随后用直径用4 cm的敷贴对其进行固定,2天更换1次敷贴;为患者敷贴穴位前,对其对应穴位的皮肤情况进行严格的评估。②根据患者表现的临床症状,取对应穴位,为患者进行1次/d穴位按摩,时间≥20 min/次。③选取患者的胃、脾、交感等穴位实施耳穴贴压,2次/周,均为两耳交替贴压。脾胃气虚型:胃痛隐隐、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纳呆等症状。a.日常护理:针对胃痛隐隐、四肢不温、纳呆等表现,以和胃止痛、健脾温中等为主要原则,注意防寒保暖,增强锻炼,增强体质,饮食以易消化、软质等食物为主,定时定量,适当增加大枣、山药等和胃健脾食物,少量多餐原则,禁止暴饮暴食,进餐时细嚼慢咽[3]。b.中医护理:中药穴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涌泉穴,每天一次,每次贴敷时间4 h,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神门、内分泌等穴位,每天一次;雷火炙,中药药熨,小茴香盐包药熨。两证候患者均给予情志护理上调节患者的疼痛耐受力:跟患者谈心交流,播放轻缓音乐,嘱咐患者家属以及朋友多陪伴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患者护理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打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VAS、SAS 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VAS与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SAS 评分结果比较(Mean±SD,分)(n=90)

3 讨论

中医护理方案辩证施护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式,证型以肝胃郁热型及脾胃气虚型为主。肝胃郁热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护理人员要格外注重对患者疏肝、调肝为主。而脾胃气虚型患者病情上大多表现为肢体发寒且胃部疼痛,在护理中应当注意规避风寒、腹部保暖等,给予患者中药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畏寒与胃部疼痛症状的好转。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受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后VAS评分与S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患者疼痛缓解,焦虑均得到了减少。干预后VAS评分,观察组(3.30±0.22)显著低于对照组(4.61±1.02)(P<0.05),干预后SAS评分,观察组(30.31±5.22)显著低于对照组(34.57±5.15)(P<0.05)。说明相比常规护理,中医护理方案更能够减缓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的焦虑。

综上,中医护理方案能够给胃脘痛患者辩证施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肝胃胃脘气虚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