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活动操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9-09-05 09:14蒙蓉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肩痛延续性病患

蒙蓉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东汽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脑卒中偏瘫病患引发肩痛发病率约为70%,为偏瘫病患常见并发症之一,对病患上肢功能恢复形成阻碍,因病患上肢主动活动量较少,诊治难度高且恢复缓慢,因此,于诊治过程中辅以相应肢体锻炼对病患上肢功能恢复而言具备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上肢活动操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成效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本院行脑卒中后偏瘫肩痛诊治病患中选取82例为本研究对象,分至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20例,共计41例,年龄于38岁-79岁间;对照组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18例,共计41例,年龄于39岁-76岁间。两组病患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对后未见显著差异,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延续性康复护理,如行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辅以上肢活动操,详细如下:一为行坐位或站位,偏瘫侧肘关节、肩关节应略微弯曲,尽力贴近肩胛冈。上臂位置应尽可能贴近耳朵,肱骨背面可于健肢,或徒手协助下指向前方,此时机体肩关节处应尽力屈曲,此状态维持1 min左右。二为行坐位,患侧同健侧应十指交叉,健肢拉引患肢行上举、前伸及下伸动作,动作应缓慢且各动作均尽量拉伸至最大限度,各项动作保持2 min-3 min为宜,伴随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肢可独立完成上述锻炼。三为行站立位,病患下肢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为宜,双手置于桌面行下压,身体略微前倾,将肩关节及肘关节等处作为着力点,维持3 min-5 min。四为行站立位,病患面向墙壁,下肢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为宜,于健肢固定状态下,患肢支撑墙壁,身体逐渐向前倾压,保持5 min左右。此锻炼每次活动时间以20 min为宜,早、晚各锻炼1次。

1.3 观察指标 借助Fugl-Meyer上肢评分量表对病患上肢功能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表明恢复越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述,t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状态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备显著差异,见表1。

3 讨论

肩痛为脑卒中病患常见并发症之一,病情中期或病情中晚期均可发生,偏瘫侧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为肩痛主要临床表现,病症发病时,病患将会产生剧烈痛感,对病患上肢功能恢复、肩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并对病患康复质量、生存质量造成影响[1]。因此,于病症诊治过程中,引入科学合理的肢体锻炼,可于一定程度上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提升康复质量。肩关节疼痛并非导致脑卒中病患产生肩关节挛缩唯一原因,也包括运动不当等因素。肢体康复过程中,应将循序渐进作为开展锻炼的基本原则,开展肩关节活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强度应适中[2]。弛缓期间,病患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应保持于正常活动度的50%左右,诊治方式应以轻柔为主,具备一定节奏性,逐渐开展。此外,还应正确使用肩吊带,因病患瘫痪早期肩关节附近肌肉多为软瘫状态,难以将肱骨于肩胛盂内固定,引发肩关节半脱位,因此建议病患于站位,或坐位时使用,床上卧位应避免使用[3]。对病患行体位移动时,应避免于腋窝处直接向上牵拉,协助病患清洗腋窝时,可于病患患侧近端处托起,并非于远端处直接提拉病患手部。此外,还应向病患行健康教育,提升病患对上肢锻炼重要性认知,提升体位护理依从性,借助多样化教育手段,保障每位病患均可准确开展上肢锻炼[4]。

表1 两组病患上肢功能恢复状态评分(Mean±SD)

本研究中对两组病患分别行不同护理手段,经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状态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于统计学领域而言,具备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将上肢活动操应用至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病患上肢功能恢复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肩痛延续性病患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