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助全域旅游发展

2019-09-09 05:41胡玉山李婷
当代贵州 2019年28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森林公园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胡玉山 李婷

依托境内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安顺市西秀区通过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旅游与活动节会融合、旅游与生活体验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四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

青瓦石墙,置身于屯堡古镇感受600余年的大明风情;漫步花田,眼间满是山里江南的秀美柔情。

安顺市西秀区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深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西秀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

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2593.85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收入284.38亿元,同比增长36%,连续三年实现增幅30%以上“井喷式”增长。

文化为魂 奠定发展根基

西秀,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黔中腹地,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贵州西线旅游中心,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景区7个,素有“蜡染之乡”“地戏之乡”“屯堡文化之乡”美誉,先后获评全国首批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顺应时代变革,西秀区着力守正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聚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文化与旅游的跨界融合,文化产业活力持续释放,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居住在西秀境内的屯堡人,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俨然一幅幅明代历史的生活画卷。安顺屯堡文化在600余年间自觉地、顽强地固守自己的故土文化,绝不与寓居之地合流;但群体内部的原有成分本非绝对的单一和纯粹,在长期封闭的屯堡中代代厮守,必然要相互渗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既蕴藏着无穷尽的谜底,也散发出无穷尽的魅力,成为安顺旅游的一张名片。

基于传统,赋予新生。600年的屯堡,600年的故事,600年的沧桑。岁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现代的史书;时光倒流,600年前的江南风物被定格在《大明屯堡》大型史诗歌舞剧中。

“以文化为‘魂’,我们在旅游产业中挖掘融入以屯堡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集文化保护、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消费等为一体,兼具地域文化特色和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通过舞台、音乐、灯光、舞蹈赋予了屯堡文化新的展现模式,让观众更深的了解屯堡文化。”西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程晓说。

在山里江南文创园里,95后蜡染手工艺人莫忠艳用一把蜡刀,蘸上熔蜡,通过点、勾、勒手法绘画于白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便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美丽图案。傩雕师傅鲍文红,左手握住已成型的微型面具,右手拿着刻刀在面具上雕刻一道道纹路。从1995年跟随师傅学习木雕技艺至今,他在一刀一刻中,赋予地戏面具灵魂。

安顺蜡染和地戏,是安顺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一代代的传承人手中推陈出新,赋予其新时代的元素,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创新模式 助推旅游“井喷”

“依托境内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我们通过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旅游与活动节会融合、旅游与生活体验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四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安顺市委常委、西秀区委书记郭伟谊说。

西秀区在全域旅游中发挥自然生态优势、融合文化旅游要素,融入休闲、养生、娱乐、食疗、医疗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打造以生态文化养生、避暑度假养生、休闲观光养生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产业,形成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商业综合体,成功打造了旧州山里江南休闲度假区、九龙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景区。

走进九龙山森林公园,群山环抱,树木葱郁,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2016年之前的九龙山森林公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稀少。2016年,西秀区采取“政府+公司”的模式,对九龙山森林公园重新规划,如今的九龙山森林公园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餐厅、精品酒店和休闲旅游项目为一体,成为森林度假、植物科普、生态养生康养以及摄影写生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九龙山森林公园是首批‘贵州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也是安顺唯一的省级康养试点基地。每年的7月至9月为景区的旺季,安顺市民及外地游客都慕‘氧’而来,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九龙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刘迪说。

西秀区将蜡染、木雕、制茶、酿酒等文化产业,与大数据、大旅游等融合,注重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在“文化+蜡染技艺”创新模式推动下,2018年,西秀区成立区妇女手工行业协会,受邀参加2018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便利渠道。

同时,通过美食推广、乡村田园游、农业采摘体验等多种促销方式,提高了西秀区旅游产品在全国的知晓率,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大部分乡镇、村寨在暑期度假产品上已有一定市场,年接待度假游客达20万人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位于西秀区双堡镇的大坝村,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金刺梨为主导产业、多种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安顺特色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特色致富之路。从金刺梨种植到深加工再到乡村旅游,大坝村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融合发展 成就旅游品牌

为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西秀区整合部门职能,形成“领导主抓、部门主责、行业主推”的全域旅游工作体系。并成立了旅游执法大队、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调解委员会,有效发挥行业自律和自我管理作用。

西秀区举办的“骑行去明朝”活动现场。(西秀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

同时,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名为“云游西秀”的智慧平台,平台将不断汇聚全区乃至全市的旅游资源,实现一部手机“游”西秀的成效。

“近年来,西秀区通过开展‘屯堡文化汇’‘虹湖音乐季’‘屯年’‘骑行去明朝’等具有地方浓郁文化特色的活动,以文化和旅游发展融合为抓手,将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了旅游文化品牌从无到有的转变。”郭伟谊说。

2017年9月17日,2017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安顺市西秀区迎来了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来自世界各地的22支职业车队132名专业骑手在这里展开角逐。这是“环中国”第一次来到贵州、走进安顺,128.5公里的比赛线路,选手们在这里不仅收获了可喜的成绩,也感受到了安顺市西秀区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安顺市西秀区,因为“环中国”的到来,在全世界面前又一次“精彩亮相”。

此外,爱飞客通用飞行大会、安顺屯堡面具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体育赛事在西秀区的连续举行,使西秀区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上升,成为拉动西秀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森林公园
安顺娘
黔中安顺屯堡民居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森林公园游记
凶器哪儿去了
越不过的山丘
“屯堡文化汇”引爆乡愁游
安顺的裤袋
安顺屯堡村寨石头交响的世界
不采野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