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写作语境的还原

2019-09-10 07:22苏英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2期
关键词: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苏英

[一、还原“忠臣不事二主”的历史语境]

“语言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家在创作时通过种种艺术表现手法,暗示出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显现出特定的交际目的。历史语境是写作背景的一部分,是基于语言所在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创设的,能够体现特定环境下语言的交际功能。

《陈情表》是蜀汉旧臣李密在改朝换代之后向篡位夺权的司马氏家族新任皇帝晋武帝的上书,以陈述自己不能在新朝做官的实情。面对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稍有不慎就会有“忠于旧朝”“不与新政合作”的嫌疑。所以,如何选择“陈情”的内容,如何组织“陈情”的语言格外重要,会说适当得体的话就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这篇文章,笔者首先举了“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的例子,通过简练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体会适当、得体的语言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化险为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然后告诉学生要想掌握语言这门技术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其一就是知己知彼,其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奠定本文的交际语用价值。

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忠臣不事二主”的历史语境。让学生根据李密、晋武帝的资料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来分析双方的性格特点、说话方式和说话目的。通过课堂实施,学生基本了解李密是蜀汉旧臣,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是晋武帝实行“怀柔政策”的重点拉拢对象;也大致了解晋武帝司马炎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篡位夺权创建了晋朝,而他正是想通过拉拢蜀汉旧臣为自己赢得“任人唯贤”的美名。这些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引导他们去探索隐藏在文本中的未知。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民族发生大变革、大融合的特殊时期,所以筛选与本课有关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架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过多、过杂,也不能过少、过偏,可选择与李密同时代的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在面对司马氏政权时他的立场应该是最坚定的,他用“谈玄”“醉酒”“打鐵”等方式拒不出仕。以他对曹魏政权的“忠诚”来启发学生思考李密写《陈情表》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不仅有奉养祖母的真实情况,更有李密上表时的犬马怖惧心情,以及他小心翼翼维护着的是在新旧政权更迭之际“士”阶层最后的尊严。

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语境,创设“如果你是李密,你会从哪几方面写这封表书”的虚拟语境。虚拟不是虚假,是基于历史语境,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而创设的。这个虚拟语境的创设,正是将学生内心的那个“李密”释放出来,当然释放的深与浅,还原的高与低,与学生本身的阅读经验和对文本的预习感知有关。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着重阐述李密尽孝的必要性,以此为借口保全自己;少数学生还认为应极力地夸赞晋武帝,歌功颂德,使对方放松警惕,接下来再提自己的要求。学生积极的态度证实了他们已经进入语境之中。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解惑”。

[二、创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上下文语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紧扣文本和学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其精妙之处,创设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上下文语境。

课堂教学中的文本研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是这个目的和计划不是以教师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为依据,而应围绕语篇的特定语境和学生所能理解的语境范围。笔者据此设置了一个学习活动:结合课下注释,小组讨论李密在表书中陈述了哪些“情”?并找出依据。学生基本上可以找出第一段是陈述“孝情”,最后一段是陈述“忠情”,尤其是关键语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此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上下文语境,由第一段入手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作者陈述的“孝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读者,那么作者是如何陈述“孝情”的?启发学生注意本段表示时间的词语,相机讲解重要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由开始的理解字词的表层编码,进入到积句义成段意的语篇意义,最终形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由讲孝情引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接着陈述自己目前进退两难的窘迫情境,这是动之以情;然后提出皇帝“孝治天下”的纲领,进入晓之以理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消除疑虑,李密自述为官经历,坦白自己是“不矜名节”之人,最后告诉皇帝自己会采取先尽孝后尽忠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

基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对李密“情理结合”选择陈情内容的逻辑理解,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的上下文语境,涵泳李密陈情的语言方式和内容组合的巧妙之处。运用“产婆术”的原理,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本逻辑,提出问题:李密能否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也就是先陈述晋武帝“孝治天下”的纲领,再表明自己“不矜名节”的政治立场,然后开始陈述自己的真实情况“祖孙二人,更相为命”以及自己因为孝养祖母“辞不就职”的狼狈处境?学生经过反复调整段落和语句,对比分析之后,更能感受到李密组织陈情内容的严密和巧妙。

[三、强调“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景语境]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应用类文体,作者有明确的写作意图,或提建议,或陈述实情,而由于接受信息者是君主,所以文章的言辞用语、结构内容必定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潜心构造的,而不能任由情感喷薄而出,不事雕琢。“表”的写作必须考虑到写作目的、自身身份和独特的阅读对象,考虑写作时的情景语境,根据阅读对象需求,语言表达要做到“投其所好”,进而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感受,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孝情”是学生易感知的,全文为何循环往复地极力渲染“孝情”都是学生易忽略的,要时刻强调“表”的阅读对象是晋武帝司马炎。面对充满猜忌的新朝皇帝,身为“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自然不能直言“辞不就职”。于是,李密抓住晋武帝“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极力渲染祖孙二人的相依为命,一是为用情打动晋武帝,其实更委婉的意思是:皇帝您倡导“以孝治天下”的纲领,而我现在不能丢下病重的祖母去做官正是在履行您的纲领,如果您不同意,那么这治国的纲领有何威严,您又有何威信呢?这是基于个人身份的“言在此而意在彼”。

除了极易感知的“孝情”以外,文中的“忠心”也是显而易见的。晋是“圣朝”,有明君统领,政治清明,使我这位“少仕伪朝”的蜀国旧臣“沐浴清化”,更何况皇帝是如此的“任人唯贤”能够“不计前嫌”对我“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多次派遣州郡长官催促我走马上任。虽然目前我因为祖母病重无法为您尽忠,但是皇恩浩荡,我会永记您的重用之恩,待我完成尽孝之责后定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答皇帝。这里的“言”极尽卑微和诚恳,将一片忠心和盘托出,甚至于贬低旧朝,“不矜名节”。仅从表面来看,学生很可能会觉得李密是一位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背信弃义、毫无节操的小人,此时就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创作的情景语境,去探寻李密的“言外之意”,更要感受李密的语言技巧。夸赞新朝、贬低旧朝、自降尊严在当时的语境中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是保全自身也就是保全祖母,完成自己尽孝的职责;二是以暂时的“不就职”维护对旧朝的忠诚,此乃缓兵之计,完成自己尽忠的职责。这是基于特殊对象的客观要求,在表述上实现“言在此而意在彼”。

通过情景语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碍于自身身份角色和交际对象的皇帝身份而无法明说的“彼意”,感受适当、得体的语言技巧在关键时刻所拥有的无穷力量。

总之,《陈情表》的解读,可以巧妙利用多元语境,准确而深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理解《陈情表》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 / 胡  璐)

猜你喜欢
晋武帝陈情表李密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满奋畏寒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