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21:11方科成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言者组内全班

方科成

脑科学研究表明,低段学生大脑皮层各区的发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有意识的学习思维活动比较活跃,能够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但是能力还不完善。低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直观的、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而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段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乐意展现自己,但他们的表达往往比较粗略、不够精确,语言组织无序,缺乏逻辑性,对于别人的回答往往关注不够,也不太会开展组内交流。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整理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理由,同意或辩驳对方。

指导交流方法

下面是笔者在一年级《在观察中比较》一课中遇到的情形: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同桌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这时候,有几个平时发言积极的学生举着手,看着老师,就是不和同桌讨论问题。)

师:你为什么不和同桌讨论?

生:老师,这个问题我知道的,我现在就可以回答。

师:讨论后你可能会有新的更多的发现,和同桌说说吧。

很多时候,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如我知道答案、先让我来回答问题、已经知道的内容没必要再浪费时间讨论、我的答案比同桌的好等,这些都是学生不愿意讨论的理由。究其原因,其实是学生没有真正认同老师说的“讨论后你可能会有新的更多的发现”。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全班交流前同桌讨论的好处。

师:接下来,请同桌一起讨论比较恐龙大小的方法,给它们排序。讨论后我们全班交流,看哪一组通过讨论得出的比较方法最多。

(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师:接下来请你们组派代表发言。

生:我们可以把恐龙的头放在一样的位置,比较它们的尾巴长短,再按长短排序。

师:你这是对齐头,比较什么呢?

生:比尾巴,不是,比身体长短。

师:除了比较恐龙身体长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还有一种,是我的同桌想出来的。这样比,恐龙躺下来,把脚对齐,比较它们的头或者背,从高到矮排。

师:你们组想出了两种方法,真不错!刚才我发现有些同桌间没怎么讨论,而你们桌讨论很热烈,你觉得讨论对你们回答问题有帮助吗?

生:开始我只有一种比较的方法,和她(同桌)讨论后,我说了两种,我觉得讨论很有用。

师:通过讨论交流,你的同桌启发了你,互相进步,真棒!其他同学还有比较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比胖瘦。

师:之前,我们进行的是同桌间的讨论交流,这位同学说很有收获。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你们有新的收获吗?

生:有。

师:你们认为同桌间该怎么样讨论交流合适?全班间呢?

(学生交流略。)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交流很重要,我就把这条写入班级科学课规则了,大家一定要经常用。

通过以全班体验达成共识的方式,师生把包括课堂交流在内的规则制定好,张贴在教室里或实验桌旁。教师要有意识、多次引导学生体验交流中互相启发、融合、促进的好处,将交流规则内化为一种习惯。

提高倾听效率

有质量的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辨别真伪、概括评价、口头表达等能力,要保证课堂中师生、生生间交流顺畅、高效,学生还要提高倾听效率。

1.以发言者为中心

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阶段,许多学生往往是直挺挺地朝黑板坐立或者只是看着老师。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对于好动的男孩子来说更是煎熬。为了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倾听效率,可以引导他们按照发言者的位置改变倾听朝向——发言者在哪儿,就面朝哪儿坐。

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得到重复的答案——尽管你要求孩子们说不同的答案。那些重复回答的学生显然没有认真听同学的回答,他们要么低头开小差,要么就是一直盯着老师——他太想回答这个问题了,怕回答的机会溜掉。所以,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不仅要朝向发言者坐,还要看着发言者。

2.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往往缺乏耐心,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简单策略是,老师要多向学生提出与前面发言者的回答有关的问题。

“听明白了吗?你能说说他的意思吗?”——学生复述前者的话。

“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学生对前者的答案进行评价。

“前面两位发言的同学谁的方法好?”——学生比较后进行评价。

通过体验,学生会认识到这样听课的好处,就会内化成一种习惯。这样,课堂上就很少会看到开小差和重复回答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逐渐抓住前面学生答案的关键词,提出反驳或同意的意见,促成生生交流。

训练表达方式

1.面向大多数学生述说

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曾希望教师要关注孩子发言的一个细节:回答问题的学生是面向老师还是其他同学。朝向老师意味着孩子是向老师回答,朝向同学是和同学交流。笔者在上课时也常发现这种情况:老师离发言者近,孩子会说得轻一些;老师离得远,孩子会说得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故意远离发言者,站在能让发言学生面对大部分学生的位置,目的是促使发言者面向大部分学生,让全班都听清楚。

2.采用多种方式表达

教师除了用追问来帮学生理清表达的意思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表達,如引导学生口头交流时结合手势辅助说明,在组内讨论或全班汇报时借助简图、画箭头、个性化符号等方式,在比较恐龙大小时,学生可以用手指间距来说明恐龙长度,也可以用画线段来表示等。

3.善用连接语

针对学生发言逻辑混乱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用连接语进行交流:

“我发现……所以……”

“我认为……因为……”

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用合适的语句有根据地交流和辩论:

“我支持××同学的观点,因为……”

“我不同意××同学的看法,因为……”

“我同意××同学……的观点,但是不同意他对……看法,因为……”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要重视证据的收集和证据的运用,讲话要有根有据,交流过程中对事不对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交流中更多关注学习内容,而不是关注同学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也就会敢于思考,乐于交流。

明晰交流流程

我们往往会看到,小组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秀场,或者组内成员相看无言。如何改变组内交流这种尴尬的情况,发挥交流的真正作用呢?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开展讨论。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具体讨论的流程,如依次发言、组队、辩论、概况总结。即针对要讨论的内容,每个组员先依次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观点结成联盟,接下来两个队之间互相辩驳,最后走向融合,总结出小组的观点。

如指导学生在组内讨论比较恐龙大小的问题,先要说说恐龙在大小上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个不同可以比较吗?怎么比较?每个同学是不是都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了?别人能不能理解这些比较的方法?自己对别人说的方法是怎么理解的?哪些是合理的,合理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是不合理的,你们队对不合理的方法提出反对意见了吗?对方是怎么回应的?最后你们组确立了几种比较恐龙大小的方法,大小顺序怎样?

综上所述,在低段要高效开展课堂交流,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是基础。学生既要知道如何听、如何说,还要知道组内讨论的一般流程。这样,科学课堂才会在灵动的过程中改善学生认知结构,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中心小学(315317)

猜你喜欢
发言者组内全班
原因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Keynote Speakers
发言人
全班发言最积极的两个人
从个体观点入手 达成团队共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