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原来可以令孩子如此动情

2019-09-10 07:22邵维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魔女排序公主

邵维

数学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元素,能让幼儿在愉快的阅读中积极自主地建构有关数学的经验。中班幼儿逐步认识了事物的一些属性,懂得了有关量的守恒、排序规律等数学知识,能发现事物间明显的差异性,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数学活动。基于中班幼儿的这些特点,我尝试通过数学绘本来调动中班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一、选绘本:独具一格启思考

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自主阅读能力逐渐增强,观察力和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观察的有序性还不够。因此,在选择数学绘本时教师既要隐藏数学概念,又要解决中班幼儿阅读无序的问题。这就要求所选择的数学绘本应以数学元素贯穿故事之中,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有序阅读,从而让幼儿在阅读中积累数学经验。比如,我选择的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它讲述了一位王子在去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之后迷路了。他请一只青鸟给公主送去一封信,让公主来解救他,公主收到信后收拾好有用的材料出发去救王子。公主在救王子的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关,但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运用数学知识——有规律的排序解决了一道道难题,闯过了难关,最终救出了王子。该绘本将规律排序的数学知识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幼儿发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隐藏着排序规律,让幼儿在阅读中积极地参与排序活动。除此绘本外,类似的绘本还有《燕子,你还记得吗?》《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喜欢魔法的国王》等。这些绘本都将数学经验隐藏于丰富的故事情节中,主人公要运用数学经验来推动情节发展。数学绘本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积累更多的数学经验。

二、用策略:多种多样促探究

1.在师幼互动中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和自己进行互动,获得按规律排序的数学概念,同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绘本中的难题和难关,从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幼儿在阅读中思考。这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而且能极大地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

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主要教学价值是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闯关的快乐,学习AB、ABB、ABC的模式排序。绘本以公主救王子为主题,反复出现公主在救王子过程中遇到的难关场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地设计了问题提示:①公主来到规则之门前,大怪树挡住了公主:“你要想进入必须找到钥匙,钥匙放在结着‘苹果—梨—苹果—梨’的树上,找到这棵树就找到钥匙了。”你能帮助公主找到钥匙吗?②公主找到鑰匙后发现有好几条道路,如果走错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怪兽,你们认为哪一条道路是正确的?根据情节的发展,我依次提出问题让幼儿边回答边阅读绘本故事。幼儿能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画面上任务的图案,在完成闯关任务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关于物体、颜色排序规律的数学知识。

2.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在阅读区投放相关数学绘本,幼儿就可以自主选择绘本阅读,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求,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阅读区读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时,幼儿发现绘本中除了故事情节具有排序规律外,绘本中的画面处处存在排序规律。我对自主发现排序规律的幼儿给予肯定。幼儿经过反复阅读,能理解绘本中出现的规律,不断地和同伴交流故事内容。这样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有关规律排序等的数学知识经验也进一步得到丰富。

3.在创编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

绘本中的故事或画面经过多次阅读,幼儿已经很熟悉了,无法再次激起幼儿阅读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已有数学经验,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改编,设计出丰富的故事情节,再次激发幼儿阅读数学绘本的兴趣。

我引导幼儿对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中的任务进行了创编。比如,针对第3、4页中“公主通过判断选择一条‘红黄蓝’的道路到达魔女之城”的情节,幼儿设计出其他许多有规律的图形、颜色或物体,在纸上画下后粘贴在“红黄蓝”的路上。当公主再走这条路时,就不单单是重复画面中的“红黄蓝”规律的路,而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道路,挑战和完成的任务每次都不同。通过对故事情节、任务等的创编,幼儿所掌握的规律排序经验得到了升华,知识结构也获得了完善。

三、循规律:巧设活动促发展

在对绘本有了深刻的领悟和感受之后,教师才能够对教学活动有正确的设想和设计。基于对数学绘本教学的一个基本定位,教学设计应遵循数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明确教学活动本身的数学特质,才能够把握好数学活动的逻辑性和顺序性。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重难点,抓住教学中幼儿学习的关键经验,在数学活动中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环节,从而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的数学经验。

数学活动还应将操作的作用凸现出来,让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等建构数学概念。操作不仅能帮助幼儿发现活动中需要获得的数学经验,而且也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个别化的操作材料,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有时出于讲述故事的需要,可能会减少对操作的运用,或者用“录音讲”的方式代替幼儿的操作。但在实践中我们仍应强调,数学活动本身是借由幼儿的操作而展开的。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发现,是幼儿建构数概念的根本所在。

就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而言,在设计以模式排序为核心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这样的一种转变,即变“口述教”为“放手学”。这种操作性就会使得绘本数学的教学与绘本阅读的活动明显地区分了开来。比如,在“找钥匙”的环节设计中,我就请幼儿观察水果树,去探索水果树上水果的排序规律,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和讲述。这既能提高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又能通过对“规律”的强调让幼儿更为接近原作所要传递的数学思想。

另外,数学活动本身需要尊重幼儿数学概念发展和数学学习的基本逻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任意改动和调整。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我们必须在尊重原著作品的基础上尊重数学教学的逻辑性。

就模式排序本身而言,其包含了按规定模式模仿排序的练习、模式接着排的练习、模式填空排的练习,最后即为创造模式。可以说,之前的三种不同的排序练习是幼儿进行创造排序的基础。当幼儿接触到一种新的模式时,教师必须按照幼儿模式排序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而在模式排序的学习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对模式的识别。这种识别在学习新的模式时,对幼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众多无规律的事物中,寻找到有一种规律性的事物,并加以表述,从而为后续的模式学习奠定基础。

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围绕着ABC模式排序而展开,我根据幼儿学习模式排序的规律,同样设计了铺路、找钥匙、为巨人涂脚指甲、铺桥四个基本活动环节。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符合幼儿学习模式排序的顺序和规律,也与数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相一致。

猜你喜欢
魔女排序公主
恐怖排序
新年快乐
节日排序
小魔女
小公主
能看到心事的水晶球
长了怪兽心的公主
公主的回答
小魔女的规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