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语言的三种情形及注意事项

2019-09-10 07:22孙林娜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键字葫芦自然段

孙林娜

一般教学设计的要点,在于教学诸要素的有序安置,教学语言的设计并不在其中。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即时性、生成性的,且其表达水平有赖教师平时的语言修养,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教师的课堂语言毫无事先预设的可能。事实上,至少以下三种情形的教学语言是可以进行预设的。

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的三种情形

1.重要问题和任务要求的表述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个中缘由在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词汇的组织等,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信息摄取。譬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教学之始,为帮助学生探究与理解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中“葫芦”一词,以及课文第一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一语中“葫芦”一词含义的不同,有老师在出示该句话后即如此提问:“这句话中‘葫芦’与题目中的‘葫芦’,两个‘葫芦’是一个‘葫芦’吗?”老师自己感觉问题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要说什么,兀自停留于字面而产生不必要的疑问:“这两个‘葫芦’,怎么不是一个‘葫芦’啊?这(字写的)没什么区别啊?”等等。出现这种情况,显系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度了解和把握。如果教师进行了一定的信息铺垫,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认识到,种葫芦人想要得到的是“葫芦”这种植物的果实,而非这种植物本身,再问学生:“句子中‘一棵葫芦’的‘葫芦’,与课题中的‘葫芦’,这两个‘葫芦’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就会依据常识及课文语句进行思考,而不会产生这种困惑了。

2.不同教学环节或活动间的衔接、过渡的表述

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关,在完成上一教学环节或活动后,为顺利引导学生思维进入到下一环节或活动的开展中去,一定的衔接性、过渡性语言的组织与表达是必需的。否则,学生思维可能就会出现断层,无法顺利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仍如前例,在引导学生经历了第一自然段“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第二自然段“种葫芦人发现蚜虫后的心理活动”以及第三自然段“邻居对种葫芦人的提醒以及种葫芦人的拒绝”之后,在进入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小葫芦的掉落”时,为暗示与帮助学生理解小葫芦的逐步变化与逐步脱落的过程,就应该有一个较为精准的思维引导的过渡性语言,同时也是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语言。或如,“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好好的小葫芦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这棵小葫芦怎么了?”就会引导学生去追逐与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进而引发学生认知:种葫芦人一心想要葫芦,却不去治理蚜虫、不听取邻居的劝告;结果,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相反,如果缺少此类衔接与过渡性语言的支撑,在第三自然段讲解完毕后直接进入第四自然段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突兀,学生在理解上也会因缺少支撑而产生不必要的困难。

3.品读与理解关键词句时的语言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教师可在某些关键字词句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构建其内在的关系。以教学《触摸春天》一文为例,切合文章主旨表达,对于文章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一语,即可结合其后的语句“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进行分析,并由一系列的问题语言设计形成引导学生理解文句的语言链,或如“安静不是什么也看不见吗?课文第一自然段就说她是个‘盲童’。为什么在‘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之后,作者还写她的行为叫‘仰起头来张望’呢?”“你从她的‘张望’中,会体会到什么呢?”这样,就会为学生的思考创造出一种“想象”的效果,用想象的方法来理解关键字词,在想象中领悟盲童安静的所思所想,以引领学生充分感悟认知这个世界的最美好的方法,就是用对春天的爱、对生活的爱。或如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所说的话语,“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二、设计教学语言时的注意事项

1.设计语言的准确和规范

既然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就必要字斟句酌,来确保语言表达的效果必是准确无误的。譬如,语言的指向,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任务表述,都必需明确无误,不能让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语言表达之后可以产生任何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歧义,即如前例“两个‘葫芦’”是否是“同一个葫芦”一般。这样,学生才会迅速且准确的领会教师的意图所指,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不断地锻炼语言,确保语言表达的规范,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抓住关键字词、合理安排词语顺序,符合一般的表達习惯等,都是必要的。

2.设计语言的逻辑和完整性

与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相关,教师的设计语言中,即如前述《触摸春天》一例中的问题链一般,很多都是指令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语言时必要关注语言设计的逻辑性与完整性,诸如完成一件任务时的任务明确、任务步骤、操作方法、操作要求等,既要凸显语言内部各单句中关系的合理性,如向性、量性、序性,也要使之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表达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不会出现有了要求却没有方法、有了内容却没有评价等情形出现。否则,就可能会因造成学生思维的困惑而无法达成相应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语言的设计之处虽不尽如上述所说,但合理把握这些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并关注所设计语言的精准性和适用性,课堂语言表达的“良辰好景”“千种风情”,才会最终得以呈现。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实验小学 (053000)

猜你喜欢
关键字葫芦自然段
秋天
成功避开“关键字”
葫芦瓜
宝葫芦
美丽的秋天
画葫芦
智能垃圾箱
从搜索量看关键字效果 区别竞价花钱值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