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善于发现

2019-09-10 07:22李海霞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然段机会课文

李海霞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专题,本组围绕这一专题编写教学内容并对以前所学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且有新的内涵。而《自然之道》则通过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教学目标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难点: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教学思路

由检查“道”的意思导入,接下来概括课文内容;学文时我提出了几个贯穿课文的问题是:(1)我们此行的人物、地点、目的? (2)找出有关描写绿龟的语句。(3)当我们来到加拉巴哥岛时我们发现了什么情况?(4)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的态度和向导的有什么不同?用横线划出我们和向导神情的词。(5)我们成功地解救了一只幼龟,我们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6)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7)“我们”错在哪里?蠢在哪里?事后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结果怎样?(8)事后我们有什么感悟?(9)说一说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教学步骤

1.由“道”的意思导入

2.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文,说说你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生:“道”,我通过查字典,在这里应解释为“规律”的意思。

师:你理解的很好,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自然之道”是指大自然的规律。

师:的确“自然之道”是指大自然的规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师:学生一阵沉默,但终究有几个学生举手。

(2)读第3自然段,思考:当我们来到加拉巴哥岛时我们发现了什么情况?

生:随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意思。

师: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我们态度和向导的态度有何不同?读第4自然段,划出我们和向导神情的词。

生:分角色读文,体会:为什么我们与向导的态度不同?理解向导说的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自由读5~8自然段,思考:我们到底干了一件怎样的蠢事,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了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生: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的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师: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们若不救那只幼龟,就不会让幼龟引来杀身之祸。

生:我们刚开始如果听了向导的话,幼龟就不会被吃掉。

生:我们如果遵循了自然规律,就不会发生幼龟被吃的事情了。……

3.拓展延伸

师:是啊,这就是自然之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例?

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生:拔苗助长的故事

生:……

三、案例反思

為了上好《自然之道》一课,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昨天我领着学生一起预习课文,并让学生自己解决“自然之道”中“道”的意思。

上课首先解决预习时的作业。然后学习生字,学生的表现不是很积极,在概括课文内容时,也没有精彩的表现。就这样没有任何波澜地上着。直到学习第7段时,我问道:“现在你们明白了向导为什么会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了吗?”他们懒洋洋的答道:“知道了。”我刚要进行总结,浩鑫小声的嘟囔了一句,我见他笑嘻嘻的样子就想发火,可我忍住了。

我和气地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大声说一遍好吗?”他同桌替他回答道:“如果向导不救小幼龟,而是嘲鸫把它拉到沙滩上,巢里的幼龟不一样会得到错误的信息吗?”(注:幼龟侦察兵如果回巢,就说明外面不安全;如果不回巢则说明外面安全。)我听到这个问题心里一惊,就随机说道:“是啊,刚才夏浩鑫说的有道理,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谁还有别的想法?”这一说不要紧,班里顿时像炸了锅沸腾起来了。有的说:“向导明知道把幼龟放入大海违背了自然规律,他为什么不向我们解释呢?”;也有的说:“向导为什么不把幼龟放入龟巢而是放入大海呢?”;还有的说:“向导为什么不制止我们呢?”……

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是多么兴奋啊,虽然我不曾预料到,可我喜欢这样的声音,因为这就是课堂的生成,也正是课堂上出彩的部分。在学生的讨论中把问题一一解决了,学生不仅明白了写文章要运用准确的语言,更对自然加深了理解。正因为如此,让学生举例我们所学过的有关违背自然规律的课文时,他们很容易就想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拔苗助长》。这两个故事也是我准备的,结果不用我说,他们就知道了。下课铃声响了,他们却意犹未尽。

课后,我坐在办公室静静地想刚才发生的一幕,发现:不是他们不说,而是没机会表达。恰恰我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创造了奇迹,我才收获了一份惊喜。可平时上课尤其是有老师听课时,老师往往为了完成目标,还未等学生开口说话,就把他们的想法扼杀在咽喉中,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课堂生成自然少了,精彩随之也少了。很多老师抱怨课堂不理想,自己是否想过是你把学生表达的机会剥夺了。

愿我们每位老师在课上能用心倾听学生的表达,给学生一次机会。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中心小学(257232)

猜你喜欢
自然段机会课文
秋天
没机会下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成长的机会
美丽的秋天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