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思考

2019-09-10 07:22王建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以身作则提高能力

王建平

【摘要】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学生精神文明价值升华和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这门课就是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蓝图,全面贯彻国家的新一轮教学体制改革,以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的基础性学科。这既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的国际环境,使学生养成爱国爱家,守法明德的健康人。

【关键词】  以德树人 以身作则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14-01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必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根本思想,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就是达到这个目标中相当关键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含义,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构建一个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的课堂,引导学生到课外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实现共同提升。

1.树立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这门课上,教师必须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总体上要服务于学生。但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啊就毫无意义。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知识文化,与时俱进,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并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在课程中,教师要时刻坚持以德树人的理念,以身作则,这样是影响学生最好的方式。另外,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将教育作为一件对自己人生非常重要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好学生。

2.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信仰。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必须要培养新一代的热爱中华文化的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核心素颜这门课是贯彻落实这项政策的最好的工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们讲述中华民族的民族信仰,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过去遭受的屈辱,从而使学生树立爱国爱家,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

3.利用热点和网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些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有关的内容,将其以讲述新闻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引导他们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会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很有好处。同时,在当今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已经渗透进每一个领域,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抱有偏见,而应该鼓励学生去网络寻找知识,接触时代。网络作为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工具,教师即可将其用于课堂教学,又可将其作为学生课后复习提高的工具。网络的便捷性,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决心和兴趣。但网络内容复杂多样,鱼龙混杂,教师应当学会筛选和利用。

4.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这门课在最新的课程的大纲中,被要求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避免单纯讲授理论知识而脱离实际生活。同时,还应当将课本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关注实际,使其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和守法精神。课本上的有些知识难免枯燥难懂,而通过联系实际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立体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也能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生活积累一定的经验。

例如,在《远离高压线》这一课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展开思考。同时,还可以以同龄人的案例为起点,展开一些“违法问答”“如何遵法守法”等活动,更好的方便学生加深理解。

5.要善于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本课程中,最需要强调的就是核心素养,这是一种多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素质,考验着教师课程设计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师需要将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并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因材施教,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思考,从而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后由面到体”的整体格局。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涌现的先进事迹,结合道德与法治思维素养这门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的兴趣,从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起强烈的学习信心和勇气。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向先進人物靠齐,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先进人物往往有崇高的道德理想,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教师可以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平台上寻找先进人物的先进故事,对其加以提炼,从而找到适合于本课程的内容,让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

6.结束语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知识的培养,还要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发散性的思维,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师还要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同时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将所学充分利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参  考  文  献 ]

[1]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以浙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7(1):18-20.

[2]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3]李文桥.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3):16-17.

猜你喜欢
以身作则提高能力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加强训练提高小学数学能力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激趣阅读交流分享
铸高尚师德,做人民满意教师
严格执行课堂规则,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