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卓建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卓建伟

【摘要】  伴随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在顺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学科中出现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理综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思维严谨、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为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教育观,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心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物理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029-01

新课改后,我国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教师除了需要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拓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均衡发展。作为理科生中公认的重点和难点学科,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应当被教师注重和深层地研究。

一、关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理念是综合学生自身发展及社会需要,形成必备的品格和综合能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社会的肯定。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纳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带有物理性质的品格和有助于自身及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能力。全新的教育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能促进教师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作为教学实践的依据,高中物理的教学既不能仅仅传授基本学习方法,也不能一味追求高等的思维模式。

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前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把高分作为应试教育的唯一标准,落后的教学理念极大影响了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自身物理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师资的配置和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也是当前高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当前高中物理教师资源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教学理念区域差异性较大。

(二)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停留在学会书本知识获得高分即可,无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物理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树立,只是表层化的将物理书本知识机械化记忆,仅掌握书本基础层面的知识,点到为止。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再高也是徒劳。

(三)教学内容较为空泛,缺乏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

教师往往以空泛的板书式教学来书写教案,但物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缺乏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看来是枯燥的、无趣的,教学内容空泛导致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一味地讲述书本知识而缺少物理实验的相关操作,导致了出现了当前学生一旦脱离书本案例,基础知识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问题。

三、关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深层推进教学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

学生本身的物理基础各不相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来制定符合学生现阶段学习所需要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实施分层教学:对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狠抓基本能力,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对掌握基本知识较好的学生,锻炼他们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阶段性的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给予积极、正面的综合评定。

例如,可以把学生课堂积极回答课堂问题的情况、平常物理小实验的参与程度以及与上次物理测验的成绩对比作为学习评价的主要因素,摒弃从前单一以成绩为方向标的因素,通过自我比对和同学之间的正面对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但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路线,为学生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留意身边的生活中存在哪些物理的现象,体验物理知识的延伸,讓学生体验物理学习带来的欢乐和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中的弹力作用为例,在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考虑蹦蹦床的原理,这是比较直观且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弹力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组讨论:弹力的大小跟形变有何关系?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是什么?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引发点,通过深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进一步得到拓展。

(三)逐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亲自动手所获知识的快乐,往往是看书和听课中难以体会到的。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参与物理实验活动的能动性,在课堂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

现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教师在实验室让学生以重量不同的小球在不同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让学生记录每次自由落体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方向、重量以及距离分别对自由落体的影响,让学生大胆联想进而实验得出最终结论。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思考,进行总结,通过实验与探究,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能提升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比照搬课本、枯燥讲解来的直观、现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应当把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营造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黎国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10):68-71.

[2]罗燕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65).

[3]李宝才.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7(79).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