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蝶蚌育珠蚌混养不同鱼培育有核珍珠对比试验

2019-09-10 07:22徐毛喜,邱齐骏,王鑫,孙小兵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2期

徐毛喜,邱齐骏,王鑫,孙小兵

摘要:在育珠蚌池塘中进行混养不同品种鱼的试验。结果表明:鱼蚌混养的珍珠生长速度都比单养蚌快,混养草鱼》混养鲫》混养鳙;混养鱼在育珠蚌伤口愈合后放养优于在伤口愈合前放养。

关键词:珍珠养殖;育珠蚌;混养鱼

中图分类号:S966.23+3    文献标识码:B

中国是珍珠生产大国,淡水珍珠养殖技术较为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单一的养殖淡水珍珠蚌已经越来越难以符合国家发展需求,鱼蚌混养作为经典养殖模式的一种,正处于可以大放异彩的时代。孙小兵的研究表明,采取养蚌池中混养以饲料养鱼为主、搭配其他鱼类的淡水珍珠健康养殖模式,可避免环境污染、节省养殖成本、提高珍珠质量、增加养殖效益。颜冬等經研究亦得出鱼蚌混养能够增加养殖综合效益,精养鱼中联养池蝶蚌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值得在生产中应用。根据各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抚州综合试验站结合多年淡水珍珠养殖经验,针对培育有核珍珠开展了育珠蚌混养不同鱼类品种对比试验,寻找鱼蚌混养模式下,搭配最佳鱼类品种,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淡水珍珠培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淡水珍珠行业养殖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本次试验一共选用了一排共4口南北走向相邻且面积同为3.5亩、平均水深为1.7 m、采光好、水源充足且相同、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的池塘。分别记为:1#塘主养草鱼、混养育珠蚌,2#塘主养鲫鱼、混养育珠蚌;3#塘主养鳙鱼、混养育珠蚌;4#塘,放养少量四大家鱼、主养育珠蚌作为对照组。

1.2  鱼种放养

2017年3月29日放养鱼苗,6月8日补夏花鱼苗。2017年终起捕卖鱼,2018年仍按照相同养殖品种和密度放鱼。

1.3  育珠蚌放养

2016年9月16日至19日,同组手术工人对适龄池蝶蚌开展插蚌手术,共插4200只育珠蚌,装袋吊养,每袋5只育珠蚌。将这4200只池蝶蚌集中放养于术后恢复暂养池,2017年3月底,将这些蚌均匀分配吊养在四口试验池塘中。2017年6月24-26日,相同手术工人继续开展插蚌手术,共插3724只育珠蚌,直接均匀分配吊养至四口池塘中,开展养殖管理。

1.4  养殖管理

四口池塘均按照混养鱼种正常的养殖模式养殖,不施肥,只施用生物制剂调水。1#塘、2#塘、3#塘用药完全一致,4#塘适当施肥生物制剂调水,少量的鱼类粪便不够池蝶蚌营养来源,在投放生物制剂时会比其他池塘更多的投放小球藻和培藻制剂,以增加试验蚌的食物来源。下2图以2017年为例,列举用药对比记录:

1.5  水质检测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池水进行理化因子检测,上午9:00,在固定的采样点先测量水温和透明度,再利用采水器采取离水面30cm的水样,立即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池水的pH值、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记录各参数的数据,掌握水质实时变化动态,确保其水质良好、符合环境标准。并指导水质调控。

1.6  经常检查试验蚌的生长情况。

2  试验结果

2.1  水质分析表

2.2  有核珍珠培育情况

2018年9月26日至27日,将此批“池蝶蚌育珠蚌混养不同鱼种培育有核珍珠对比试验”的所有试验蚌全部出池取珠统计,获得如下数据:

3  小结与讨论

(1) 珍珠生长速度:鱼蚌混养的珍珠生长速度都比单养蚌快;混养草鱼生长速度最快,混养鲫鱼次之,混养鳙鱼生长速度较慢。

(2) 珍珠质量:育珠蚌伤口愈合前,对照池塘质量最高,主要是无乌头,无尾巴,混养鳙鱼次之,混养鲫鱼最低;伤口愈合后,混养草鱼优质率最高,对照组最低。

(3) 伤口愈合后,混养草鱼的珍珠生长速度快,且珍珠质量高,说明伤口愈合后珍珠的质量与其生长速度成正比。

(4) 珍珠颜色:混养鳙鱼和对照组白色珍珠明显比例大,混养草鱼、鲫鱼比例小;混养鲫鱼金黄色珍珠比例最高,混养鳙鱼较低;混养鲫鱼紫色珍珠比例最高,混养草鱼次之。

4  结语

(1)鱼蚌混养的珍珠生长速度都比单养蚌快,混养草鱼生长速度最快,说明草鱼的粪便培育的浮游生物相对于鲫鱼、鳙鱼的粪便培育的浮游生物更适合蚌的消化吸收,混养鳙鱼因为存在争食,生长速度较慢。

(2)有核珍珠育珠蚌在伤口愈合前适宜在水质清新、肥度适中的水体中术后恢复。待伤口愈合后,适宜采用鱼蚌混养的养殖模式培育淡水珍珠,且混养草鱼的珍珠生长速度快,珍珠质量高。

参考文献

[1]孙小兵.池塘鱼蚌混养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2,1:21-22.

[2]颜冬,邱齐骏,龚守贺,等.不同鱼蚌联养模式池蝶蚌生长及经济效益分析[J].科学养鱼,2014,11:40-41.

[3]郑宗林,郑曙明,王广军,等.河蚌对草鱼混养精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5,34(12):757-761.

[4]徐毛喜,颜冬.池蝶蚌育珠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5,1:39-41.

[5]曹春玲.池塘鱼蚌混养试验探讨及经济效益分析[J].江西水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