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当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00:50李学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李学辉

摘  要:本文主要以小学生数学的课后作业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方面阐述了老师应该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优化提升;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设计

1.1以学生为本

老师要对密切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学生为本。老师在践行教育责任的时候,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尤其是数学科目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状态,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不应该以成绩为导向,不应爱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而是要以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对数学有有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等方面。所以,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这里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了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规律等方面内容。

1.2深化教学目标

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科目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培养为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学会计算,还要让学生逐渐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推理、想象、实践等能力。过去老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通常偏向于知识点本身,也就是说老师的课外作业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应该从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数学情感等方面入手,来对课外作业进行设计。

2严格把控数学课外作业的质量

2.1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量

每个学科老师都是独立布置课外作业,在布置课外作业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学生面临的是多门课程的课外作业总量。所以,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该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严格控制数学课外作业的总量,让学生在合理作业量范围之内,提升对数学的情感。另外,数学课外作业的多少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程度各不相同,本质上这与学生的态度有关。所以,要想让数学课外能够“恰当”,老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来进行差异化安排,从难度和量上进行调整,让具备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获得适当的课外作业量,保证学生对数学始终有恰好的态度。

2.2充分理解学生感受

当前很多老师对课外作业的关注点仅在于学生是否完成,完成的是否准确,在课外作业的交流互动方面缺少很多,这就导致了老师无法真正掌握学生对课外作业的真实想法。因此,老师应该加强数学课外作业的互动反馈,除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应该了解学生对课外作业的想法和感受等。老师可以在作业本当中设置“作业留言板”,在批阅作业时可以了解学生近期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情况,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帮助老师更好的促进作业优化。另外,老师可以设计“自助式”课外作业,也就是说让学生自行选择课外作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难度的走也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餐点”来“填饱”肚子,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树立对数学的自信心。例如,老师讲完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之后,可让学生动手利用一切道具,自己设计轴对称的图形来。

3提升数学课外作业的弹性

3.1层次化开发数学题

层次化开发数学题就是避免“一刀切”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对数学课后作业进行结构调整,对数学课外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第一层是基础性作业,主要是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知识作业题,针对于教材课后章节学习,达到巩固知识点,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第二层是中层作业,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演变,在基本知识点上进行改编,改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让学生知道一道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三层就是高层作业,老师要设计难度较高的拔高题,这样的题目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但是始终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运用多重思考才能解答出来,这样的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的都能够做出正确答案,主要还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例如,老师在课后设计两位数乘法作业时,(1)基层作业,主要以基础题为主。请计算下列等式:10×11=¬_(2)中层作业,对上述作业进行演变。小明不小心将弄脏了课本,使得有些数字看不到了,请大家来猜一下不见的数字都是谁。4×□=20(3)高层作业,拔高题。小明需要买2个本子,每个3元;3支铅笔,每只2元;1块橡皮,2元一个。他一共带了20元,请问他带的钱够吗?为什么?

3.2布置开放性作业

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外作业都是题目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致化的课外作业也不利于调整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难度感受。所以,老师应该多多设计开放性课外作业,题目条件不确定,解决方法不固定。举一个作业案例:在桌子放有9枚钱币,其中一枚钱币是假币,假币要比真币轻。现在提供一台天平秤,大家猜一猜那一枚硬币是假币?你是怎么猜到的呢?这样的作业题目虽然看似条件固定,但是这是一道发散性思维数学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所以,老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多多增加一些开放性数学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另外,数学史料、跨学科作业、社会资源、实际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老师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资源,通过拓展作业来源,来不断的丰富数学趣味,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总结: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再是机械性的做数学题,老师需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全面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严格控制好数学作业的量,对数学作业进行层次化开发,设计更多开放性的数学题目,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菊香.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3月.

[2]  袁秀芳.打開数学学习的一扇窗——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研究与思考[C].《华夏教师》,2018-07-25

[3]  孙天伟.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G].《科学导报》2017-03-31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