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

2019-09-10 07:22姬良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方案作用小学数学

姬良萍

摘  要: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文章就在分析常用单位换算及其所用的基础上,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加以阐述,即,时间、体积单位换算: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面积单位换算:学生学好几何知识的关键;长度、质量单位换算: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作用;方案

引言:

单位换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常用的单位换算包括时间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和质量单位换算,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换算规律与法则,无疑会更好地开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计算能力、学好几何知识。为此,文章就结合小学数学常用单位换算的内容和作用,以及有效开展教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希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一、时间、体积单位换算: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单位和体积单位往往是经常会注意到的,也会经常用到时间单位的换算和体积单位的换算,而这两方面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堂教学为例,在导入部分中,教师可以将时间和体积单位的换算为切入点,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和判断,虽然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但学生会出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欲望,进而激发出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其间,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并将搜集到的教学进行整理,最终制作出趣味小视频。如,小明在400米跑道上用0.5分钟跑完半圈,他用时是多少秒呢?或者1.75升的可口可乐倒进500毫升装的可乐瓶中可以装几瓶呢?等等。这些小问题通常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但是自己却不曾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在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帮助學生解决这些小问题时,学生就会燃起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常见的时间和体积单位换算恰恰开启了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今后处理好各种数量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面积单位换算:学生学好几何知识的关键

随着学生的成长,小学生所要接触到的数学新知识越来越多,几何知识的初步了解随之进入到了小学生视野,而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往往是从面积计算开始的,面积单位换算也成为小学生学好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这一目的,而开展师生互动或合作学习的效果往往非常理想。

以《三角形》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画三角形的示范,明确底边、腰、高等定义,以及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后,标注出三角形各边边长,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讨论,内容为:如果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两腰长分别为1dm,同学们应该怎样画出三角形?并且怎样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呢?在这一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而第二问题则是本课的延展内容。学生之间通过回忆长度单位换算之后,很快就能画出三角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最后,教师则要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向学生阐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初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向学生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将三角形的面积单位用m2单位表示,同学们知道怎么换算吗?学生在计算出三角形面积之后,通常会有一种满足感,教师提出这一问题通常学生会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将1km2=1000000 m2、1m2=100dm2、1dm2=100cm2、1m2=10000 cm2等换算公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加以解释,学生接受和掌握这些面积单位换算的效果自然非常理想,为学生学好几何知识带来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长度、质量单位换算: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根本

长度与质量单位换算在小学数学中较为常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换算技巧之一,也是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所在。因为在小学阶段应用题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长度与质量单位换算的情况,只有最快速度将其加以准确换算,才能确保应用题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反之会影响学生的做题速度和质量。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长度与质量单位换算必须提起高度重视,而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吃透单位换算的方法。

以《四则运算》一课教学为例,在应用题练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为此,教师则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将已知条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如,爸爸和妈妈分别掰了9个玉米,我掰了6个玉米,平均每个玉米约重500g,全家总计掰了多少千克玉米?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将玉米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内心中能够针对实际物体和重量之间有基本了解,这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先计算出玉米的总个数,再用总个数乘以500,最后利用g与kg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得出12000g=12kg这一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实物更好地理解单位换算的法则,并能将其加以熟练应用,更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涉及到的单位换算非常固定,但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却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单位换算法则,更是在学生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培养上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此,广大教师、学者还应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常用单位换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确保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能够保持高效。

参考文献:

[1]孟涛.例谈小学数学单位换算的易错点与教学对策[J].师道:教研.2016,(8):84-84.

[2]张英.注重联系,突出本质,提升实效——由一道单位换算题引发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16).

猜你喜欢
方案作用小学数学
烂脸了急救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